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刺研究中电针应用状况的文献分析和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若干年针刺实验文献中电针的应用状况加以荟萃分析,探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使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统计计算。结果:发现各文献在研究针效机理时采用的电针参数不一,大部分文献未完整标明所采纳的各种电针参数。结论:所分析的文献中电针参数不统一,故各文献的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引证,这是使得针刺研究较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晓卿;陈凌 刊期: 2001- 01
-
温病概念古今不同
《素问》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认为温病是发生于春季的外感热病,为后世伏气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仲景《伤寒论》和《伤寒例》详细论述了伏气温病的症候和治疗。诸医学名家均宗仲景和《伤寒例》的伏气温病说,认为伏气温病只发于春季,初起无恶寒表证,属里热外发型热病,是广义伤寒的一种类型,治当清泄里热,不须发表。......
作者:曹东义;贾春生 刊期: 2001- 01
-
以古币换算度量衡制度有失精确
由于朝代更迭,度量衡制度变化不一,古今制度换算在中药剂量的研究、应用上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古币的重量、尺寸往往以法令规定,向来换算古今剂量常依古币衡量作标准。陶弘景开始用五铢钱。“凡药有云……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字,亦令不落为度。”[1]宋人陈言始用开元钱。“每两则古文六铢钱四个,开元钱三个。至宋广秤,以开元钱十个为两今(宋)之三两。……今以五铢钱十六个,正得开元钱十个重。又以六铢钱十二个......
作者:高晓山;花杰 刊期: 2001- 01
-
加强临床研究是中医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医是有着几千年发展史及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医学学科,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但因受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及人们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医理论框架的基本固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多年来未能有大的突破。因此,有必要探讨中医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寻找出发展中医的内在动力。 1 中医理论的形成源于临床 中医与其他学科一样,是......
作者: 刊期: 2001- 01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稿细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基金所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同时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科前沿论文、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面向中国,兼顾国外。立足中医基础医学,兼顾临床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
作者: 刊期: 2001- 01
-
走进新世纪的中医学
世纪之交,对于中医学何去何从,众说纷纭,争议峰起。许多有识之士又倡争鸣之风,希望在碰撞中闪现出美丽的火花,给在低谷中徘徊的中医学带来启迪。于是,笔者不揣才疏学浅,斗胆陈述一己管见,求证于诸方家。 1 对中医现状的几点思考 69(总第页)翻开中医学的历史,值得我们骄傲的事例比比皆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医学水平。在晋代,甚至更早就开始用含碘药物治疗甲肿病;预防天花......
作者:李冬华;朱飞鹏 刊期: 2001- 01
-
“阴虚”、“阳虚”模型大鼠体温昼夜节律参数差异的研究
目的:从体温昼夜节律参数的特征性改变角度揭示“阴虚”、“阳虚”状态的时间病理学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氢考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和氢考Ⅱ型(肾上腺皮质机能抑制)方法塑造大鼠“阴虚”、“阳虚”病理模型,昼夜监测动物肛温,并用单个余弦法程序对体温数据进行昼夜节律性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波动,峰相位平均为351.13度(约在23.4时);“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但峰相位为......
作者:刘旭光;宋开源;刘雨星;余曙光;魏焦禄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 2 姚乃礼治疗肝病用药特点分析
- 3 晚清名医余听鸿证治经验浅析
- 4 小儿磁药脐疗袋抗腹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 5 证候与方剂相关性的再研究
- 6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68例临床观察
- 7 循证医学对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启示
- 8 肝癌的中医用药方法
- 9 中医概念的内部表征模式
- 10 试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
- 11 体针加火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 12 刍议“恐伤肾”对“肾藏精生髓通于脑”的影响
- 13 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疾病证治的思考
- 14 加味三妙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炎病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 15 从泊肃叶定律看中医脉象形成的机理
- 16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 17 裘吉生巧用郁金临床特色探析
- 18 浅谈中医药对肿瘤的防治之法
- 19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配伍规律探讨
- 20 硝黄洗剂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促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