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9期文章
  • 60年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分型概况分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明显优势,在降低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不乏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文献报道.故通过系统全面收集整理60年来中医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文献,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分型概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旨在归纳其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全面还原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全貌,为提高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针对性、临床推广的普适性和应对大......

    作者:杜松;彭鑫;李菲;于峥 刊期: 2014- 09

  • 论苦之“坚阴”作用

    苦之“坚阴”作用的提出分为“苦能坚阴”与“苦味坚阴”,二者同源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故详细论述其含义、由来、演变及临床意义.认为肾阴得坚是清、滋并用的结果,“苦味坚阴”之“坚阴”不同于滋阴养阴,“苦能坚阴”在后世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者:孔祥英;李玉忠 刊期: 2014- 09

  • 《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时代价值探析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特征及时代价值.《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意、气、神、形兼修,对人的身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今社会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理想方法,故对书中“导引法”的疗效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具体深入研究.......

    作者:张筠;王勤 刊期: 2014- 09

  • 藏象学与中医健康观念

    中医藏象学不仅仅是对人体结构及其生理现象做出一定的说明,同时也是中医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观念的认识,并隐含了对人体健康标准的界定.中医学对“健康”的理解与西医不同,它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的需求.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有机整体,表现在阴阳方面是互根互化、消长平衡,表现在脏腑之间是相生相克相互制约,表现在人与外界的关系方面则是天人相应等.......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14- 09

  • 朱丹溪治喘经验谈

    通过研读《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著作总结朱丹溪在喘病方面的辨治经验.从肺肾亏虚、七情所伤、痰壅于肺、外感风寒等方面探讨喘病的病因病机,将喘病分为肺气阴两虚、肾气虚、肾阴虚、痰浊壅盛、水气犯肺、肺感寒邪等证型进行辨证,对喘病的治疗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的治疗原则,治疗从治痰、补气、养阴论之.......

    作者:贾玉聪 刊期: 2014- 09

  • 张仲景辨治咳喘规律浅析

    张仲景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故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点从外感和内伤杂病将张仲景治咳喘经验进行疏理,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杂病都应把握其病机特点,欲从表解则汗、欲从上则吐、欲从下则利小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做到用药灵活,照顾周到,既治疗本病又防药物导致新的损伤.同时,张仲景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其辨治各种咳喘的思维方法,为我们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作者:韩华刚;赵增强 刊期: 2014- 09

  •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治则治法探讨

    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时行感冒”范畴,临床上可以按照中医对时行感冒的诊疗理论进行诊治,同时本病又具有一些自身特征.深入研究临床各家的诊疗经验及其学术思想,总结中医学在甲流诊疗实践中的治则治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故从宣畅气机、清热解毒、早期扶正、分清化浊、泻肺活血和辨治血痰等方面对甲流的治则治法展开论述.......

    作者:翟志光;李江 刊期: 2014- 09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则治法探讨

    对“骨质疏松症”的治则治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该病的发生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肾主封藏,主一身之气,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本,其中肾虚是发病根本因素,补肾法在治则中处于主要地位,肝主巯泄,调畅情志,气机协调,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恢复起促进作用;脾主运化,输送水谷精微与四肢,能够营养肢体,疏肝、健脾两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方珍;宋长恒;付小卫;汪文来;李岳泽;刘梅洁;赵宏艳;王少君 刊期: 2014- 09

  • 温病养阴保津方法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治疗上,养阴保津法可加强祛邪,间接可保津护阴,体现了“邪祛正安”和“扶正祛邪”的重要机理.因此,在治疗温病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注意养阴保津这一重要原则,以防津亏液竭、变生不测,从而达到抑邪固本、标本同治的效果.故对温病养阴保津的方法,从间接护阴法、直接养阴法和综合养阴法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将养阴保津法贯穿于治疗温病的......

    作者:司宽红 刊期: 2014- 09

  • 明末医家顾逢伯学术思想探讨

    明末医家顾逢伯为救父病弃儒从医,治学强调尊崇经典,注重实用与简明,所著《脉诀炬灯》名为驳正《脉诀刊误》,实为系统整理经典脉学理论和方法;《分部本草妙用》则摘取《大观本草》与《本草纲目》中具实用意义的内容,重新编排次序,并以特定方式进行分类,以适用于脏腑阴阳寒热之辨证论治,犹如军阵之井然有序,但其立论亦有偏执过当之处.......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