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探析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withno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忘、髓消等病症中,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从中医整体现出发,此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发展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龙燮 刊期: 2015- 04

  • 尤昭玲中医安胎思路的构想与实践

    国家妇科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基于中医传统安胎方法不完全适应现代临床的背景,构思中医“别类分步”安胎方案.该方案依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人工授精(AI)、药物助孕、自然受孕“四类”不同受孕方式的特点,分胚胎着床前与后“两步”,并膳药结合养胎安胎.着床前以健脾长膜为主,注意把控各类受孕方式的胚胎着床时期;着床后辨证安胎,以补肾固胎为主,注意饮食宜忌.其健脾长膜治法的运用是对《内经》“治瘘独......

    作者:文乐兮;尤昭玲 刊期: 2015- 04

  • 《黄帝内经》的象数思维析要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范式的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体系,而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是《黄帝内经》中主要的科学方法,我国传统科技深入发展了象数义理,成为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古典科学范式.现有的《黄帝内经》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象数种类,五行、三阴三阳、九宫八风和五运六气是主要模式,但是后世五脏六腑的藏象成为医学的主流象数思维模型,象数思维建构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和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作者:吴新明;马晓彤 刊期: 2015- 04

  •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疾、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发作性症状为主,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目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故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症状来分析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着重从肝之功能失调、风寒邪气侵袭人体等方面阐述.......

    作者:张法英;李黎;刘洋 刊期: 2015- 04

  • 探析《食医心鉴》的食疗特点

    唐代是我国食疗专门研究的形成时期.昝殷所撰的《食医心鉴》是当时的一本重要食疗专著,继承了孙思邈的食疗思想,“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全书共载211首食疗方,以病症为纲分为14类,先述病再列方,具有疗疾广泛、选材丰富、制作考究、应用灵活等特点,促进了药膳的发展,值得借鉴与研究.......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 04

  • 张仲景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探讨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多发的精神性疾病之一,故对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进行探讨,认为抑郁症是以心气不足、肝气不疏为主要病机,进而影响到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并可导致气血营卫不和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而甘麦大枣汤可补益心肝脾肺之气,调和气血而精神治、悲忧解.......

    作者:凌燕;冼绍祥;刘树林 刊期: 2015- 04

  • 泻南补北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较多是从肝郁论治,笔者提出本病具有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基于“泻南补北”的传统治法论治抑郁症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作者:徐向青;宗成翠 刊期: 2015- 04

  • 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髓病证整理与分析

    查阅历代中医重要古籍文献,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文献中关于髓的内容进行收集,并筛选出髓相关病证,经梳理、归纳出44个髓病证,再依五脏理论进行分类,从而有助于系统掌握髓病证.研究结果表明,髓病证的产生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髓病证以虚征为主,肾虚髓亏是其基本病机,故本研究为临床治疗髓病证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作者:刘源香;杨继国 刊期: 2015- 04

  •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研究及其“气虚血瘀”机理探讨

    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原则,提出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认为其病机发展经历了气虚-气滞-血郁-血瘀4个阶段,从而完善了糖尿病肾病“气血理论”,在病案中列举并拟补益脾肾之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纠正了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的气血运行.......

    作者:卢洪梅;吕雄 刊期: 2015- 04

  • 论经筋痹痛

    经筋痹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十二经筋体系则是传统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长期以来中医学术界重视“经脉”而忽略“经筋”,故对经筋痹痛缺乏细致的认识,甚至常常以治疗经脉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经筋痹痛.故通过经筋理论探讨经筋痹痛,以期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向.......

    作者: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刘琪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