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伤寒论》论治失眠探析
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对失眠的论治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失眠不同病因病机,《伤寒论》认为失眠的发生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治疗首当辨清阴阳之异,遵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的原则,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创制了多首治疗失眠的有效方.《伤寒论》中对失眠的论治,笔者从阴阳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对失眠的临床诊疗进行探析,包括失眠的理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
作者:王振;王敬卿 刊期: 2014- 06
-
罗天益学术思想探析
罗天益作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医家,强调临床要遵《内经》之旨,效仲景之法,极力革除当时社会胡乱服药习俗以及医家滥用汗下误人之流弊,创三焦辨证,发展李果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杨景锋;任艳芸;文颖娟 刊期: 2014- 06
-
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
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就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对沉脉的现代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标准化诊断、现代采集方法进行探讨,为中医脉诊采集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方向.沉脉在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究进行充实,尤其是标准化研究中需要克服沉脉的生理性因素、季节性因素、脉诊采集仪器的可重复性差及采集标准不同等问题,寻找其脉诊信息特征并制定相关标准.......
作者:刘佳;汪南玥;于友华 刊期: 2014- 06
-
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及“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经络联系探讨与IBS的内在紧密关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IBS经验:采用经方加减,联合有宁心调神功效的经方专药;针灸治疗多选取心、小肠经等相关穴位随症配穴,为中医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论治IBS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作者:周正华;马玲玲 刊期: 2014- 06
-
《经方例释》阐释经方的方法与特色初探
《经方例释》为晚清儒医莫枚士所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列方剂340首.笔者通过研究《经方例释》将其阐释经方的方法归纳为:比较经方方药,推导新知;上溯《灵柩》《素问》《神农本草经》,以经释论;下缘《千金方》《外台秘要》,佐证引申;旁参诸家论述,阐发经义;躬亲实践名方,获得真知等5种.......
作者:申晓伟;宗文静;马明越 刊期: 2014- 06
-
《普济方》治肝实35方治法分析
以《普济方》中治疗“肝实”的35个方剂为例,运用中医处方法探析选方用药的规律.从脏腑功能失调切入,在内经治疗原则及五行理论指导下,针对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调整本脏及相关脏腑功能,以平衡脏腑的寒热虚实阴阳协调脏腑同的关系.......
作者:黄晓红;高琳;杨桢;刘峰 刊期: 2014- 06
-
《察病指南》与《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怪脉图对比研究
怪脉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脉象而言,由于脉诊的主观因素过多,因此对其研究多停留在语言描述阶段.一些古代医家在著书时尝试用二雏图形来描绘脉象,使其呈现一定程度的直观化.《察病指南》载有“七死脉”图以及《人元脉影归指图说》载有“十六怪脉”图,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找出古人绘制怪脉图的一些特点.......
作者:陈陗;沈澍农 刊期: 2014- 06
-
基于HRQOL怕冷症辨体用方传承研究
基于王琦教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从阳虚体质怕冷症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下降、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候的怕冷症界定、阳虚体质怕冷症与“温阳调体汤”制方法度三方面,总结倪诚教授怕冷症辨体用方的学术经验和学术传承特色,并结合医案讨论体质类型与状态辩识有机结合、辨体结合辨病辩证个性化用方的要点.并指出“辨体用方”与“温阳调体汤”的应用为怕冷症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路径,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刊期: 2014- 06
-
张士舜平衡阴阳法治癌经验
张士舜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是积聚肿瘤的原始病理基础,主张从阴阳失衡论治,提出平衡阴阳法治疗肿瘤,其辨证分型为阴盛阳衰、阴盛阳亢、阴盛阳不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虚阳不虚、阳虚阴不虚、阳亢阴不虚、阳亢阴不盛、阳虚阴不盛10个类型,选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虹;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刊期: 2014- 06
-
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及中医药巩固治疗组,每组28例.通过观察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34月/21月,P<0.05),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
作者:王雪莲;陈荣;陈永忠 刊期: 2014- 06
动态资讯
- 1 止喘汤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构中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 2 Delphi法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权重系数确定法新探--双百分法
- 3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 4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影响
- 5 脾阳虚消化不良症状群客观评价的实验研究
- 6 再论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
- 7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 8 骨质增生从肾论治探析
- 9 探析宋代漏泽园的防疫作用
- 10 黄芪多糖介导NRG-1/Erb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11 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 12 论察二便对咳喘辨证选方的重要价值
- 13 中药扶正为主在肿瘤治疗中的体会
- 14 陆渊雷运用温阳法经验初探
- 15 《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的方法探究
- 16 对比推拿联合针刺穴位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 17 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
- 18 夏至草提取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转归时淋巴循环的影响
- 19 糖心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基因ARmRNA表达的影响
- 20 吴仪洛生平及其《成方切用》学术特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