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金匮》肾气丸并非温补肾阳论
《金匮》肾气丸至今仍为临床各界广泛应用为治疗肾阳虚证,仲景创建肾气丸之本意仅仅是补肾气,因后世医家误解而延误至今。通过理论探析与临床体会,认为应还仲景学说以原貌。......
作者:程汉桥 刊期: 2001- 03
-
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各自对人体研究的起点不同,在研究思路上呈现逆向过程,且各自研究人体不同的解剖层次。这里运用生物全息律的观点和方法,对中西医基础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其统一性,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张勇;唐业宁 刊期: 2001- 03
-
饮与饮伤诠义
饮食所伤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元医家李东垣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混言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那么,什么是饮?怎样会致饮伤?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现实生活,对饮与饮伤进行了诠释。认为饮食之饮,包括水、酒、茶、乳等清稀之物。饮伤是指过饮、久饮、劣饮、偏饮、乱饮对人体的损伤。充分认识饮与饮伤,有利于进行饮伤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作者:王东坡;谭学林 刊期: 2001- 03
-
关于中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中医学即将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人思考。要推动学科加速发展,应认清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自然趋势,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医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科学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以中医为主体,充分吸取现代多学科成就,来研究、充实、发展中医学。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
作者:许建阳;李占平;李梅 刊期: 2001- 03
-
先病后证,判明邪正消长态势是辨证的关键——论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模式的新思考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本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不外阴(精)虚、阳(气)虚、(宗)气虚、血虚、津液虚;邪气的类别,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强调辨病在先,辨证在后。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确定病名;再审病程,定邪正,以脏腑定病位,审察邪正斗争的态势,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辨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建立证的微观辨证体系,寻找到治疗疾......
作者:汪涛;姚实林 刊期: 2001- 03
-
伏邪致痹初探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证几乎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种关节疾病,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剧烈,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废用,故又有“痹”之称,应与一般的痹证相区别。下文所讨论的痹证将以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 当前,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病因不明,对其治......
作者:贾红伟;徐世杰;吴萍;鞠大宏;赵宁;吕爱平 刊期: 2001- 03
-
试论南北地域病证特点与因地制宜治则
就我国南北两大地域的地势、地质水土、气候特点、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体质、致病因素和疾病证候与因地制宜治则的关系予以论述,意在阐明因地制宜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法则。......
作者:黄志杰 刊期: 2001- 03
-
肝与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析
肝与筋的关系特别密切,筋的功能活动隶属于肝,从筋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盛衰。本文从肝与筋之内在联系进行探析,以冀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疗效。 1 筋的含义及作用 中医学所谈的筋,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肌腱、韧带和筋膜等。全身的筋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而划分为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司运动,保护内脏等功能。《说文》对筋的解释是:“内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
作者:李志安 刊期: 2001- 03
-
培土生金与黏膜免疫
培土生金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试从黏膜免疫角度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培土生金又称补脾益肺,土指脾土,金为肺金,是借五生相生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来治疗肺脏亏虚病证的方法。 中医藏象理论中,脾与肺有密切的联系。首先,肺主气司呼吸,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而脾主运化,把食入的水谷运化为精微物质,再上输于肺,水谷精微与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共同构成机体中气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气的生成与脾肺的关系为......
作者:吴皓 刊期: 2001- 03
-
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多因子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现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及以肾为中心脏腑的论治框架,提出了许多新论。笔者经研究提出“以肝为中心调整脏腑气血津液”辨治消渴之论,并以此指导临床,获效甚好,并体会得一二,供同道们参考。 1 消渴症分型论治 肝气郁结: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等症可不明显,但伴乏力,胁胀,情志抑郁,心烦,口黏,舌质淡红或偏红,脉弦,血糖高。 治法:疏肝理气。 方......
作者:王智明;魏子孝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
- 1 肝气窜案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 3 欧阳枝磊应用《伤寒论》下法治疗内科急危重症经验
- 4 周仲瑛临证医案参附药对经验解构
- 5 论中医辩证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 6 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特异性研究
- 7 久咳辨治六法
- 8 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
- 9 许芝银辨治肝热痰瘀互阻型粉刺性乳痈经验撷华
- 10 元参组方对急性辐射损伤的保护机理研究
- 11 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的临证探析
- 12 相关中医理论问题的梳理
- 13 将定性研究引入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尝试
- 14 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164例临床观察
- 15 舒肝乐片的制备与薄层色谱鉴别
- 16 通腑泄热法治疗中风急性期46例
- 17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方规律研究
- 18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筛选
- 19 丹田降脂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作用分析
- 20 中医证候学的心身医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