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试述奇经理论与男科实践
目的:探讨奇经八脉与男性性腺器官生理病理关系.方法:研讨奇经八脉与男科有关论述,并具体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证明奇经八脉似包括了现代医学关于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概念,奇经八脉论治范围涉及男性前列腺、睾丸、性功能等方面疾病,通补奇经药物能作用于男性生殖腺的发育、性功能、生殖功能等环节,临床实践与理论相吻合.结论:奇经理论同样适用于男科,奇经证治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男科疾患,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作者:付伟 刊期: 2001- 05
-
论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内经》的时空观
从《内经》时空观的角度挖掘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深层成因,是中医理论思维中值得关注的独特视角。《内经》中注重时间、注重循环的具象时空观,对其后的中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传统中医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系统的、动态的整体观,使得传统中医从一开始就带有朴素辩证法的鲜明特性;另一方面,它也使传统中医失去了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具体过程作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传统中医的概念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笑平 刊期: 2001- 05
-
论肝郁致痹
痹证病因非独感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肝郁也可致痹.古今不少医家对肝郁致痹都有论述,现代研究情绪因素能导致疼痛及与之相关的疾病.以舒肝解郁治疗,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杨同广;冯兴华;朱玉娟 刊期: 2001- 05
-
升降理论与胆石病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以阐释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亦是制定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运用升降理论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胆石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升降失调是胆石病的重要病机,调理升降是治疗胆石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
作者:杨欣;刘莉 刊期: 2001- 05
-
补肾活血法的研究现状与思路
讨论肾虚血瘀的机制,对近10年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作了计量分析,并介绍了补肾活血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向.......
作者:沈施德 刊期: 2001- 05
-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从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入手,探讨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叶永安;朱陵群 刊期: 2001- 05
-
方剂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适应范围
随着方剂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到定量的分析,统计学方法作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帮助我们以客观的统计标准,从方剂研究的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进而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作者:孟庆刚;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刊期: 2001- 05
-
温阳利水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眩晕症疗效初探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它的出现伴有许多临床症状,而其中有近30~40%的人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对于她们的治疗,传统大多采用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来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故此,提出温阳利水法的新疗法来治疗这一眩晕症.分别采用了温阳利水法、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对124例妇女更年期出现眩晕症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并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按本法遣方......
作者:张银增;陈武山 刊期: 2001- 05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65例临床观察
急性痛风是由于尿酸钠微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对近10年来本院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西药,外敷中药)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发现在疗效和控制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 刊期: 2001- 05
-
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36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粒/次,3次/d.8周后进行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空腹血脂、血液黏稠度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和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和11.11%(P......
作者:伍新林;李俊彪;张瑜;周莺 刊期: 2001- 05
动态资讯
- 1 硝黄洗剂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促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 2 中医择时服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探讨
- 3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 4 《医林改错》之启示
- 5 针刺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 6 不同加工方法对北沙参多糖免疫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
- 7 祛泻壮元袋治疗虚寒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 8 消渴康对DN大鼠肾脏FN、LN、Ⅳ胶原表达的影响
- 9 久咳辨治六法
- 10 慢性持续期、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与肺功能改变特点
- 11 Twist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 12 乳腺病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临床观察
- 13 沈金鳌《妇科玉尺》学术思想初探
- 14 王佩娟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总结
- 15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药研究
- 16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
- 17 人群体质分类80例抽样调查分析
- 18 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探讨
- 19 从少阳病论治偏头痛
- 20 电针百会印堂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