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

    1中医对骨肿瘤的称谓骨肿瘤是骨伤科常见的肿瘤之一,中医学在在治疗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始终未见完整而系统的著述,记述多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中.根据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症状体征,与骨肿瘤有关的病名包括“骨瘤”、“石痈”、“石疽”、“胫阴疽”、“石榴疽”、“肉瘤”、“肉疽”、“多骨疽”等骨肿瘤称谓.......

    作者:刘征宇 刊期: 2012- 03

  • 肝脏功能季节性变化特点探析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都与四时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了解肝脏功能在四季中强弱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掌握与肝脏功能失调相关疾患的发病规律和预后情况,也进一步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袁卫玲;史楠楠;徐倩;李彦军 刊期: 2012- 03

  • 《神农本草经》病因特点研究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

    作者:高占华 刊期: 2012- 03

  • 《素问·三部九候论》模式推理方法探讨

    脉诊体系的形成及其临床运用,都贯穿着模式推理的要素,《素问·三部九候论》可谓脉诊经验与模式推理相结合的典范,其中即运用了三才模式、阴阳模式与五行模式等三种模式推理的方法.模式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同于从实际经验归纳上升的理论,对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有正确的认识.......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2- 03

  • 论《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思维特点

    通过考察《黄帝内经》气化理论中渗透的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顺势随时、取象运数、权衡守中、恒动变易、直觉体悟等特点.通过对《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思维特点研究,有助于现代学者对《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和充分认识,从而明确气化理论在《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 03

  • 《傅青主女科》不孕症证治规律探析

    从《傅青主女科》的渊源创见、辩证施活、制方用药规律详加论述,体现了傅氏理论以脏腑辨证为主、重在肾并与多脏腑有关.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子病治母.治法灵活多变,血虚不纯于补血而重补肾精,子病治母,上下同治,上分下消,多经并治.重在辨明病因,寒热虚实自当清楚,用药准确,方能奏效.......

    作者:刘元军 刊期: 2012- 03

  • “三虚”义研究

    “三虚”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含义代有发展,从早期单一概念逐步向后世的多元化拓展.本文从梳理古代文献入手,通过系统诠解“三虚”的含义,揭示其理论与实践与意义,以期对指导养生、防病治病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者:尹俊县;于智敏 刊期: 2012- 03

  • 中医学关于老年睡眠障碍的认识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所有生命体都要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人也必然要经历衰老过程.在衰老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变化大的就是睡眠的改变.当然,除了睡眠还有面容、皮肤、毛发、筋骨、脏腑结构和功能等的改变,本文主要讨论老年睡眠的改变.......

    作者:刘艳骄;许彦臣 刊期: 2012- 03

  • 《幼幼集成》学术思想研究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又以《幼幼集成》成就高.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具有内容丰富、义理严......

    作者:刘寨华;于峥;杨威 刊期: 2012- 03

  • 宋金元伤寒学发表攻里治法形成、扩大与消解的历史考察

    考察发表攻里活法形成、发展的历史,认为该治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形成于北宋伤寒学,与在表腠理郁遏、化热入里成实的病机相对应,是表里诊治体系中“无条件”成立的治法;金代由刘完素、张从正等医家扩大应用到杂病,同时引发关于疾病虚实、攻补的学术争议,终到元·王履提出伤寒传经、直中等学说,其争议得到协调解决,发表攻里也不再是“无条件”成立的治法.......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