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泰定养生主论》养生思想发凡
《泰定养生主论》提出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养生首贵养心,养心应当因顺自然,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人生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阶段都应加以调摄将养,宣摄避忌应当各有所重.医患二者应当各安其分,病者安养,医者安行.人之有病乃是因为人之情欲过甚,心之神明为物欲所蔽.养生应当克除私欲,通晓天文、地理、人事,明辨是非曲直,尽心知性,生不苟生,死不苟死,务本流末.有利于纠正当前大众养生的误区和......
作者:程志立;宋歌;刘理想;柳长华 刊期: 2012- 11
-
论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
壮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壮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指出要进一步地构建与完善壮医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是重视提升壮医学的科研水平.......
作者:林辰;黄汉儒;薛丽飞 刊期: 2012- 11
-
《黄帝内经》药膳理论和应用探讨
根据五行理论,《黄帝内经》明确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养生保健、祛病防病的重要性,提出了饮食宜忌并创立了药食结合的药膳方,这为以后药膳的发展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对药膳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著有药膳专著,为目前药膳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玉举;郭永昌 刊期: 2012- 11
-
刍议柔肝法与虚风内动
目的:探索柔肝法与虚风内动的关系,研究以柔肝法治疗虚风内动的方法.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调查资料、临床观察,发现虚风内动患者多有阴血不足和筋膜失养.结果:认为柔肝法对治疗虚风内动有很大帮助.结论:重视柔肝法在治疗中的运用,是提高虚风内动证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拓展临证思路.......
作者:孙欣峰;彭晓松 刊期: 2012- 11
-
新安医学与消渴浅析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新安医学中对消渴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中药治疗等论述颇详,积极挖掘新安医学中有关消渴病的文献,将极大丰富消渴病文献研究的内涵,同时使新安医学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 刊期: 2012- 11
-
《素问·五常政大论》释义一则
结合《内经》各篇的相关内容详细分析了《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对于具体病证“胀”病与“疮”病的病机与治疗.......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2- 11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要素与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解答中医理论“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怎么用的”、“有何用处”等关键问题,即文献整理、理论梳理、应用法则剖析、临证验证4个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整体过程.文献整理奠定理论研究基础,经过系统的五运六气文献整理,解决了文献资源限制,保障研究底本质量;理论梳理实现知识阐释,以五运六气理论的发展脉络、历代医家理论阐发为切入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论......
作者:杨威;潘桂娟;于峥;刘寨华;张宇鹏 刊期: 2012- 11
-
顺天应时,以意调之——《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治疗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整体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控,它注重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事物自身与外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整体统一观思想始终贯穿于治疗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手段之中.《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经络联系的整体观、全息调控的整体观,由此使《黄帝内经》治法丰富多彩,疗效奇佳.......
作者:毛旭;毛军 刊期: 2012- 11
-
《黄帝内经》情志相胜原理及方法探究
《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首创非药物性的“情志相胜法”.其原理建立在五行生克制化、阴阳消长互制、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经典的方法是依据五行生克理论,通过情志相互制约作用而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的五情相胜法.......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2- 11
-
华南地区160例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证型特点
目的:探究华南地区抑郁症中医各证型及证型之间的年龄、性别、婚姻、病程、体重指数(BMI)、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汉密尔顿(HAMD)因子分和总分的分布,比较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对1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完成抑郁自评量表、HAMD量表评定以及中医辨证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证型分类例数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脾两......
作者:张继苹;曲姗姗;陈俊琦;黄泳 刊期: 2012- 11
动态资讯
- 1 宁神温胆汤对大鼠海马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
- 2 五脏者气化之器也
- 3 八正散临床新用
- 4 保元汤辨治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 5 采用唾液淀粉酶活性指标对脾虚模型大鼠唾液采集方法的评价研究
- 6 右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男性更年期疗效观察
- 7 基于“肝病传脾”理论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病因病机
- 8 深入进行中医证分子实质研究的思考
- 9 从阳和汤治疮疡看肾虚证的非定位性
- 10 TIM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 11 张仲景论治痹症思想探析
- 12 孙思邈针灸思想探析
- 13 垂体、脊髓在电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作用
- 14 清热通便胶囊治疗便秘316例临床总结
- 15 关于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用
- 16 加味当归补血汤抗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17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目标建设与基本思路
- 18 针灸治疗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
- 19 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研究
- 20 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疗效及对NOX2/ROS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