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谈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
养阴生津法是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疗大法,以温病学的治则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凉血解毒以祛除致病之因;滋阴护络、畅利血行以减轻病损;养阴扶正,预防外脱.对本治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拓展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范围,探索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规律,研究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探索治疗热毒血瘀证的有效......
作者: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刊期: 2013- 03
-
对“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从当代和历代医家对《内经》中有关“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足”字的争论,结合“足”字本意的解释、《内经》中“足”字字义分析和临床实际情况,认为此“足”字原意为人体足部,“丁”指糖尿病足部坏疽、痛风.“膏梁之变,足生大丁”注解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于“丁”认识的细化,“足”字不限于人体足部的解释在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要全保 刊期: 2013- 03
-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癌痛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辽宁中医药大学癌痛Access数据库”中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将数据库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分析癌痛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内服处方进行分析,演化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9个、内服新处方20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对研究中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斌;隋鑫;喻明;王华伟;王文萍 刊期: 2013- 03
-
皇甫嵩《本草发明》学术特色研究
《本草发明》作者明代皇甫嵩、皇甫相.本书的学术特点为发展归经学说,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对割股疗亲及部分人部药提出异议,对药物使用、治法等多所发明等.......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3- 03
-
浅析“因郁致痹”与“因痹致郁”
通过分析“因郁致痹”病机与“因痹致郁”临床表现,探讨痹证从郁治疗的方法,并结合临床验案讨论从郁治痹的疗效,强调情志治疗在痹证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吴晶金;刘维 刊期: 2013- 03
-
窦材论治血证特色探析
窦材为宋著名医家,著《扁鹊心书》,书中在辨治血证方面有独到之处.其认为血证与自身不摄、禀赋不足及误治等有关,在治疗上讲求治病求本、不可专尚寒凉;崇尚温补,不避寒凉之旨;热病治凉,遵元气勿损;注重灸法,常灸药并用;外治止血,结合内服针灸;药性不同,服药时间有别;出血势急,不可见血止血等,并重视饮食、房室对疾病的影响,反映出其重视阳气的思想,推崇灸法、反对妄用寒凉攻下的思想在当时纠偏救弊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艳彦;潘桂娟 刊期: 2013- 03
-
熊立品《治疫全书》医学思想概述
熊立品《治疫全书》在温病学历史上承前人治疫之学,综各家治疫之脉证治,启后学之功显著.本文从熊氏集撰前人疫病脉症方治并分类登注及其防治温疫之特色两大方面,对熊氏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以期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起到更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茂云;苏颖 刊期: 2013- 03
-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昊;杜渐;张振华;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 03
-
从五脏相关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核心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便秘”、“泄泻”和“腹痛”等范畴,其发病与脾胃虚弱、健运失职,肝失疏泄、横逆脾土、木不疏土,心神失调、气血失和,肺失宣肃、肠道传化不利,肾失摄纳、二阴开合失司等五脏相关,但其核心痛机仍为肝郁脾虚.......
作者:黄绍刚;林仰锦 刊期: 2013- 03
-
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
平和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被认为其内涵就是健康体质和正常体质.在平和体质辨识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存在矛盾之处.因而认为,中医平和体质并非单纯的完美态健康体质,应是一个兼具包容性质的复杂组合体,是一个广义化的集合体.......
作者:高志平 刊期: 2013- 03
动态资讯
- 1 《金匮要略》学术研究史略
- 2 肺癌的病机及治法探讨
- 3 防治并举,建立糖尿病系统服务工程
- 4 中药复方抗纤抑癌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不同采血时间点药物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5 肝与心关系的研究
- 6 脉诊杂谈
- 7 葛根素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8 左金方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比较
- 9 溃结饮对UC大鼠血浆GMP-140含量的影响
- 10 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
- 11 天王补心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 12 王彦刚运用浊毒理论从胃论治咽异感症的经验
- 13 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我见
- 14 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 16 面部病理五色光电血管容积图的观察
- 17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论述中医辉格问题解决之路
- 18 血瘀窍闭说
- 19 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关不孕的治疗进展
- 20 沈英森重用白术、草决明的临床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