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通督升阳法论治鼻渊病理论探讨
通过对鼻渊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鼻渊发病的病机关键是清阳失运、湿浊阻遏;而督阳空虚、督脉痹阻是鼻渊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在临床上,疏通督脉、升阳祛霾可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促使肺脾肾阳气正常运行敷布,得以温化阻遏于鼻窍之湿浊,从而达到升阳祛霾、通利鼻窍之目的.为此,指出通督升阳法是治疗鼻渊病的重要途径,重视通督升阳法在鼻渊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兴伟;谢强 刊期: 2010- 01
-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聚类和降维分析
目的: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探讨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证候学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8月间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4例,对预设的50个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析出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候信息、辨证分型,统计各型构成比.结果:①主成分分析显示,三多一少、乏力、脉沉涩包含了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②R型聚类显示,......
作者: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刊期: 2010- 01
-
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温病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对温病认识的深入,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全面.通过总结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展示这一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情况.......
作者: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刊期: 2010- 01
-
中医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初识
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要素应当有这样三种:产生于中医临床实践观察、效验的经验要素;产生于对经验材料的消化和概括以及层次不同的抽象的理论要素;反映疾病现象客观事物整体状态超越了个体而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分的结构要素.这三种要素是相互交融的.其中的结构要素能够把理论要素与经验要素之间统一地组合起来,构成再现着复杂疾病客体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知识不可缺少的研究和阐述的方法论原则.......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 刊期: 2010- 01
-
心胃相关理论本质探析
周福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心胃相关理论.通过对中医理论中心主藏神,现代研究中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功能参与调节人体思维活动及心血管活性多肽对胃肠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
作者:谢秀丽;许仕杰;于丰彦;周福生 刊期: 2010- 01
-
阴阳五行学说的集成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由此而形成.......
作者:贾成祥;杨英豪 刊期: 2010- 01
-
浅淡《养生四要》中的养生观
主要探析了中的养生思想.该书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是养生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大体上概括了保精气、节饮食、调情志、法阳阴、治未病、防药毒等多个养生原则与方法,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景远;李志更 刊期: 2010- 01
-
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3个月致残因素初探
目的:研究中医院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发病3个月的致残因素.方法:客观、实时、全面、动态连续地采集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发病3个月BI≤60分作为致残标准,探索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3个月的致残因素.结果:25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BI>60分215例(83.7%),BI≤60分42例(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既往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发病72h内)的OCSP分型,......
作者:钟海珍;马斌;高颖 刊期: 2010- 01
-
癌痛从痰论治探讨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属于中医痛证范畴.痰是产生癌痛的重要中医病机,消痰法是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
作者:俞珊;魏品康;许玲;巨大维;彭海东 刊期: 2010- 01
-
头痛的49种临床特征
本研究拟从中医文献中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首先从著名临床医家的51186条医案中整理出头痛的4158种不同描述,将头痛相关文献中的限定因素进行拆分,将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信息进行合并获得头痛的临床特征,并同中西医权威著作进行比较,共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49个.......
作者:付强;郭春莉;王义国;张启明 刊期: 2010- 01
动态资讯
- 1 补阳还五汤促进中枢神经再生作用研究进展
- 2 基于临床中药学“药邪”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
- 3 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刍议
- 4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指导理论探微
- 5 从易经卦象略述不寐的“阳不入阴”
- 6 肝络欣丸的临床应用
- 7 喘咳宁方对发作期哮喘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
- 8 翻白草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9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 10 略论甘温除热法的临床运用
- 11 益气活血通腑法对类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表达的影响
- 12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挖掘需求与数据前处理方法
- 13 玉屏风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t-PA和PAI-1的影响
- 14 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对患者声音恢复的作用
- 15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 16 二紫胶囊治疗弱精子症60例临床分析
- 17 丹蛭降糖胶囊对高脂饲养大鼠骨骼肌脂联素蛋白构成的影响
- 18 观察肝脾同调治法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分析
- 19 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辨证论治思考
- 20 中医梦兆辨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