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病机构建与治则探讨
基于“络病”学说和“风邪”理论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长期运用与实践,构建以“肾络瘀阻,脾虚风动”为主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故认为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脾肾衰败为本,因“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形成“肾络瘀滞”证,而风邪是导致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进展的重要因素.脾气虚弱,外风乘袭,潜伏于肾,鼓动肾络;脾肾衰亏,阴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亢化风成为病机关键.临床应重视调整脾胃之气、补肾健脾、益气......
作者:郝媌;于俊生 刊期: 2017- 11
-
论清透养三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综合应用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在里,其治则不外“清、透、养”三法,即清泄里热、透邪外出、养阴生津,是针对温病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其运用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的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清、透、养”三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病变特点灵活搭配、主次分明,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
作者:段颖;王浩中 刊期: 2017- 11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督-肾-骨失调”病机理论研究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腰椎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分析本病的病机理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故首先引中医古籍原文阐述督-肾-骨三者的关系,三者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联系为一体与本病密切相关;其次分析本病的病名、症状和病机,从这三个方面说明本病与“督-肾-骨失常”密切相关;后结合中医经典、作者的导师及其他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从补肾-壮督-强骨的中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论证腰椎退行性病变应从“督......
作者:谢晚晴;郑洪新 刊期: 2017- 11
-
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等,其中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胆腑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其兼具参与情志和消化活动等功能.故从胆失决断、情志不宁,胆失和降、便泄异常等两方面,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7- 11
-
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肾脏相关,与肝脾两脏的关系亦为密切.其中肝虚筋失所养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方面,脾虚失其健运、生化乏源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病因,肾精亏虚、骨减髓空是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脾、肾三脏,同时在补肾、健脾、疏肝等方法的基础上兼顾痰、瘀、寒湿等合邪犯病,注意化痰、温阳化湿、利水渗湿等药物的运用,使肾精充盈、脾得健运、肝得疏泄、气......
作者:陈旭;陈瀚宇 刊期: 2017- 11
-
隐症与治未病再探讨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刊期: 2017- 11
-
“医者意也”考
“医者意也”观念形成已久,历代学者说解不一,语义不明.从“医”“意”的上古音节构成考证其语源义,发现这两个词声韵所表达的运动状态相似,语义相近.根据“医”“意”二词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具体运用,发现“医”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改变,但精神、思维、情志等“意”的活动一直是医疗活动的必要因素,并在医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内经》中“意”对“医”的主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心意调节,不医而医;不假砭石......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7- 11
-
论筋性脏腑病
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
作者:苏鑫童;刘琪;薛立功;刘元石 刊期: 2017- 11
-
“升阳解毒”治疗慢性湿疹刍议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作者:苏化;杨川;周新颖;刘渊;杨越 刊期: 2017- 11
-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是1组反复发生在月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躯体、精神症状(包括情感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三四十年才引起重视.今人多从脏腑论治此病,强调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其中尤以肝的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上以调肝为主.然而笔者以奇经八脉为突破点,对冲脉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冲脉与经......
作者:盖晓丽 刊期: 2017- 11
动态资讯
- 1 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选穴探讨
- 2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局部μ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 3 滋肾活血汤对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 4 从风痰瘀阻论治偏头痛
- 5 精制清开灵对家兔病毒性肺热证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 6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7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
- 8 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 9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
- 10 桂枝麻黄各半汤临证举隅
- 11 通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
- 12 徵调音乐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 13 益气化瘀生肌法中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 14 正交设计法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 15 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16 新生儿体质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研究
- 1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
- 18 益气健脾法对脾虚痰浊AS猪肾组织AQP的影响
- 19 近10年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系统评价
- 20 苦甘冲剂治疗咳嗽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