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浅议燥胜也湿
针对“燥胜也湿”的含义进行论述:燥与湿同病;燥与湿相互转化;燥因收敛致干的同时伴随湿浊的产生;燥伤脏腑,脏腑失用而致湿,即燥中有湿,温中有燥.临证应见燥及湿,见湿索燥.治燥辛润为主,辅以苦辛淡,避免滋腻;治湿证辛淡为主,辅以辛润,避免温燥.......
作者:姜寅光 刊期: 2014- 11
-
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研究
根据《医碥》、《伤寒论近言》、《三科辑要》、《乐只堂人予须知》整理岭南名医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结果认为何梦瑶论治温病博采众家,评价公允,质疑伏气温病,主张外感时气致病,治暑证遵从王肯堂,治瘟疫遵从吴又可.何梦瑶是岭南地区首位广泛吸收中原温病理论并系统归纳整理的医家,他的温病学术成就在于通过学术传承提高了岭南地区的温病学术水平,促进了岭南温病乃至整个岭南医学的发展.......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4- 11
-
试论李东垣阴火的本质
以五脏升降思维模型为基础分析阴火理论,认为阴火是脾气亏虚、中焦气机运转不利,心火的下达与肾阳的上升均受阻所致,表现为心火亢盛与肾阳不循常道.分析了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方原理及方后黄柏、朱砂安神丸、生地黄3个重要加减,并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于大猛;王永炎;张志斌 刊期: 2014- 11
-
中医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思考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神、五神的涵义入手,探析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依据.指出形神统一是五神应五脏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是神分为五的理论依据,五行学说是五神应五脏的理论基础.揭示五神应五脏的配属关系有其局限性,人体精神心理活动是在心的统管下由各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
作者: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14- 11
-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内经》所言“五入”、“五走”普通认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发端,因而归经理论被限定在药物五味与五脏一一对应关系上.研究发现,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关系,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忽视了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大量存在的一味归多脏和多味归一脏的事实,因而将其作为归经理论的渊源是片面的.本研究证明,《内经》病机十九条、《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早期本草学中“诸病通用药”等对中药归经......
作者:王瑾;梁茂新 刊期: 2014- 11
-
从痰论治脂肪肝机制探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中医药在脂肪肝的证候规律、辨证施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从痰论治方面进行了不少临床、实验研究,故探讨和整理从痰论治脂肪肝的机制.首先就历代医家从痰论治脂肪肝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痰,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水血郁滞成痰,劳逸失度、脾肾受损、水液不化成痰等3个方面阐述了脂肪肝痰证的形成机制......
作者:薛欣;李海玉;李玉梅;张立石 刊期: 2014- 11
-
试论痤疮从脾论治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也是美容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文献报道从脾论治痤疮往往收效甚佳,但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尚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本研究认为痤疮从脾论治当分虚实两端,由脾胃虚弱导致脾不升清所发生的痤疮,可据李东垣“内伤热中证”的治则治法,升发阳气,泻降阴火;由心火炽盛引起的痤疮可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通过清解阳明之火来治疗.......
作者:吕凌;张小卿;吴景东 刊期: 2014- 11
-
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
目的:探讨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方法:基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从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内容物3方面将中医解剖学知识与西医解剖学进行对比.结果:中医解剖知识关于脾、肺、肾、肝、心、胃、小肠、大肠、胆、膀胱、脑、髓、子宫的毗邻关系、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器官是基本一致的,关于胃、小肠、大肠、膀胱、子宫、骨、脉内容物的描述证明其功能来自中医解剖学知识,并与西医解剖学同名器官的功......
作者:徐清华;张启明;张毅 刊期: 2014- 11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 11
-
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疾病谱研究
目的:对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病名进行频数统计,以丰富肾藏象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数据源,导入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医案621例,内科疾病535例占总数的86.2%,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86例,高频次疾病前3位的为虚劳113例、血证54例、遗精42例.结论:清代名家从肾论治疾病涉及多科别多病种,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清代名家诊疗中的广泛......
作者:孙小添;吕爱平 刊期: 2014- 11
动态资讯
- 1 木防己汤中石膏作用探析
- 2 壮医防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 3 2006年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
- 4 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 5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社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 6 抗纤Ⅰ号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7 顽固性口腔溃疡并智齿冠周炎治验与体会
- 8 外燥之理论研究探析
- 9 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
- 10 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效果分析
- 11 微透析法研究针刺后中缝背核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12 HPLC法测定类风湿胶囊中青蒿素的含量
- 13 逍遥丸对小鼠卵母细胞BMP-6/Smads通路表达的影响
- 14 肾炎宁对IgA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 15 芪仙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学机制探讨
- 16 黄芪多糖介导NRG-1/Erb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17 《儿科秘要》“八证六字”心法探要
- 18 天王补心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 19 附子配伍文献的系统性评价研究
- 20 降压通脉方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