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沈氏尊生书》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刍议
《沈氏尊生书》为清·沈金鳌所著,虽然没有列专篇论述养生,但在书中渗透了预防养生的思想.养生理论方面重在保精,并论述了精、气、神的关系;养生方法注重寡欲、养精、炼精、饮食、药物、情志方面的调摄.......
作者:蔺焕萍;马新红 刊期: 2013- 12
-
杨士瀛学术思想渊薮探析
杨士瀛是南宋著名的民间医学家,其著述颇丰,学术思想深刻,从其著作所涉文献可窥见其学术思想形成之概貌.通过对杨士瀛学术著作所援引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其学术思想影响大者当推《内经》、《伤寒杂病论》、《伤寒类证活人书》、《小儿药证直诀》等,故将其学术思想渊薮概括为继承《内经》、尊崇仲景、效法钱乙.......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13- 12
-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新解
半夏泻心汤证之病机历代医家众说不一,其中清·医家柯韵伯“寒热之气互结”之说影响广,后有“脾胃湿热”、“脾寒和胃热互结”等观点.笔者认为“寒热之气互结”、“脾胃温热”、“脾虚和胃热互结”在理论上难以理解,结合脾胃之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痞证的形成和特点及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的运用,认为半夏泻心汤主治之痞当属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清浊相干所致.......
作者:张兴涛;张伶燕;余瀛鳌 刊期: 2013- 12
-
温病学派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与发展
热入血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温病学派从温病的角度出发,根据热入血室的不同病因病机,提出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护阴扶正等治法,使热入血室在因证脉治上日臻完善.......
作者:赵灿;赖鹏华 刊期: 2013- 12
-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
作者:郑洪新;李敬林 刊期: 2013- 12
-
再论“郁证”与阳虚的关系
历代医家气多以“肝气郁结”来解释郁证病机,忽略了阴盛阳虚脏腑功能低下造成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又进一步加重脏腑功能低下这一恶性循环式的基本病机.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医对阳虚和郁证之间关系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与科学实验提出了阳虚是郁证核心病机的观点,并强调在护阳的基础上,中医辨治郁证,应当首重阳气,通过振奋阳气来治疗郁证.......
作者:傅沈康;李丹;任路 刊期: 2013- 12
-
浅析当代火神派学术思想差异
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主要学术思想是重视阳气,然而当代的火神派经过百余年的传承表现出很多差异.故着重对火神派医家治疗阳虚、阴虚证的方法和温阳药物的使用情况、应用剂量,火神派是否应用滋阴的药物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火神派的思想.......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3- 12
-
宋明理学对金元明清医学发展的影响
宋明理学是继承发扬易道儒释文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形成后,其学术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对中医学理论思想及其临床实践的演化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故对这一文化现象作一比较系统的阐述总结.......
作者:谭春雨 刊期: 2013- 12
-
浅谈“金郁泄之”在肺系疾患中的应用
金郁泄之,泄,疏利也.“凡金郁之病,为敛、为闭、为燥、为塞之属也.其脏应肺与大肠,其主在皮毛声息,其伤在气分.故或解其表,或破其气,或通其便,凡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皆可谓之泄也.”后世将其内涵不断外延,扩展到五行属金的事物,如肺、大肠、鼻、皮毛,所发生的病证治疗中,赋予了其解表、泄肺、宣肺、渗泄、利小便、通腑等意义.......
作者:吴建军;李欣;张立华 刊期: 2013- 12
-
玉泉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玉泉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玉泉丸联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瘦素和脂联素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瘦素显著降低,脂联素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玉泉丸组血糖水平、血浆瘦素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
作者:田爱荣 刊期: 2013- 12
动态资讯
- 1 循证医学对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启示
- 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
- 3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 5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 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PKs途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 7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路线及应用现状
- 8 肾象解
- 9 论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关系
- 10 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 11 《黄帝内经》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 12 陈士铎《本草新编》中的用药思想
- 13 菩人丹对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14 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 15 降浊清肝方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6 近代中西医汇通视野下的本草学发展新特点——以民国期刊《国药新声》为例
- 17 论殷商至两汉创立经脉学说的解剖基础
- 18 合方应用中的中医哲学思维阐释
- 19 安魂定志汤治疗失眠证168例临床观察
- 20 明清著名医家对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