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关于中医病证名词研究的思考
中医病证名词的研究包括中医的疾病或证侯名词,也涉及到与病证相关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等,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可用“病证学”予以概括.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立目,即遴选并确立词目;②定性,即给出名词的属性,如病证、症状、病因等.当中医古籍中,病、证、症的使用没有明确区分时,可将之划分病证名与症状名;③释义,要忠实名词的本义,并规定相对统一的用语,以达到较好的理解效果,同时要尽可能地反映词义的历史演......
作者:张志斌;李强;申晓伟;范逸品;于大猛 刊期: 2014- 01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试析王冰论疫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疫病发病及流行的认识各具特色.唐·著名医学家王冰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特殊年份的气候及星象角度分析认为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易导致疫病的暴发或流行,总结提出五运六气变化与疫病的发病及流行密切相关,为提高临床疫病预测预警能力及防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聂金娜;苏颖 刊期: 2014- 01
-
浅谈陆懋修医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陆懋修勤求岐黄之训、精研张仲景之论,远从柯琴、尤怡之言,近承王朴庄之学,在伤寒、阳明温病及六气大司天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对其学术渊源及传承脉络做一梳理.......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4- 01
-
吕文良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症状学诊断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吕文良教授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围绕发热、疼痛、出血及疲乏消瘦4个症状深入分析,从中医学“症”的角度出发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症状学诊断的内容.......
作者:张婷婷;杨佼;刘明坤;赵慧慧;左草 刊期: 2014- 01
-
《月王药诊》中尿诊理论体系探讨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藏医尿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尿液诊断疾病的技术,是藏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的《月王药诊》中记载的尿诊法运用整体恒动的辨证观,重视整体和局部的辨证统一,以三因学说和五源学说为基础,以五官诊察尿液五境为主要手段,具有全面、动态、感观、直观、简便、安全的特点,为后世尿诊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仁增多杰;才让南加;仁青东主 刊期: 2014- 01
-
“肝主疏泄”概念的演进
通过梳理“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对“疏泄”概念的延伸过程加以总结,从而厘清“肝主疏泄”理论的演变脉络.研究“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有利于深入理解其概念,认识肝藏象理论的发展进程.“肝主疏泄”理论演变也折射出中医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自我丰富与完善的历程.在“肝主疏泄”理论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土疏泄”、“肝司疏泄”、“肝喜疏泄”等几次概念转换,使“肝主疏泄”不但蕴含了对水谷、生殖之精、水液及气机等物质......
作者:于宁;张银柱;车轶文;翟双庆 刊期: 2014- 01
-
以阴阳消长变化为依据的五行新模式初探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学说体系,五行的“五”是阴阳消长变化过程中的5个典型阶段,每个阶段各自以火、金、土、水、木来命名,每一行都有各自特定的阴阳属性.阴阳是运动的,五行也不是静止的,五行的运行也是随着阴阳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五行顺序可以存在多种方式,所以这种以阴阳消长变化为依据的五行新模式也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其直接的临床意义,是可以使五行与五脏配属的关系具有相对多样性.......
作者:赵子萱;葛宝和 刊期: 2014- 01
-
从肾论治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与肾关系密切,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理机制,可表现为肾气、肾阴或肾阳之不足,病机可涉及肝、脾、肺三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兼有气滞、血瘀、湿热、癌毒等病理产物.补益肾精法应贯穿于治疗始末,根据阴阳偏颇,或滋养肾阴,或温补肾阳,同时结合健脾、益肺、疏肝、清热、利水等扶正祛邪之法.......
作者:田永立;夏宁俊;杨文娟 刊期: 2014- 01
-
《内经》对延缓衰老的认识
通过对《内经》相关衰老理论的总结,指出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与脾肾功能及营卫三焦气化密切相关,认为肾精直接耗损、脾不化生精微,以及营卫三焦气化失常是早衰产生的主要原因.更强调营卫三焦气化失职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指出即使脾肾功能发挥正常,但若营卫三焦气化失利,则五脏六腑亦不能正常得后天之养而衰老,为延缓衰老提出了新思路.......
作者:刘树林;凌燕 刊期: 2014- 01
-
《外科真诠》学术思想浅析
《外科真诠》为清代全生派著作之一,不仅注重全生思想,还兼收并蓄正宗派和心得派的学术观点.该书首列阴阳、善恶、气血、经络、脉息5条外科纲领,注重经络和脉诊,医理论述精湛,诊断方法丰富,诊断技巧独特,重视鉴别诊断,用药见解独到,外治方法新颖,注重生活调摄,尤重饮食宜忌,并将治未病思想运用到外科疾病中,且认识到环境对发病的影响和心理疏导在治疗中的作用,体现了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
作者:邱隆树;吴亚梅;朱晓燕;张美玲;张海洋;徐莹莹;张毅 刊期: 2014- 01
动态资讯
- 1 论象思维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 2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老年齁喘证浅谈
- 3 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 4 HIV/AIDS患者依从性现状与分析
- 5 五脏者气化之器也
- 6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ET-1和NO含量的影响
- 7 论《黄帝内经》身体观的现实困境
- 8 “胃家实”的内涵及其相关证候
- 9 中药治疗虚热证药性分析及组方用药规律探究
- 10 复数在中医阴阳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 11 基于“药性、药能”寒温并用法治疗流感的研究策略
- 12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13 方肇勤治疗原发性肝癌撷萃
- 14 通痹汤合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9例临床观察
- 15 基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 16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 17 骨复活汤和髓芯减压术治疗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 18 电针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ET、TXA2和PGI2含量的影响
- 19 穴位经络探秘说
- 20 从中医络病学说认识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