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颈椎病从肝论治探讨

    中医学并没有“颈椎病”这一病名,但关于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在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故从肝论治颈椎病,分析从肝论治颈椎病的理论依据,探讨肝的生理病理与颈椎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刊期: 2014- 05

  • 基于“痰瘀伏邪”探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相关证素

    目的:对“痰瘀伏邪”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发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临床搜集444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缓解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随诊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期间的症、舌、脉资料,应用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对证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44例患者中,气虚型320例(72.07%),阴虚型87例(19.59%),阳虚型114例(25.68%),血瘀型401例(90.32%),痰浊型203例......

    作者:牟宗毅;张茂云 刊期: 2014- 05

  • 试论《伤寒六经病解》《伤寒启蒙集稿》《余注伤寒论翼》的关系

    余景和为晚清名医,师出孟河医派、伤寒一门,其代表作《余注伤寒论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为学习《伤寒论》入门之书.现存余景和未刊行之《伤寒六经病解》、《伤寒启蒙集稿》两书,经考证为《余注伤寒论翼》后三卷之手稿,其中《伤寒六经病解》为初稿,《伤寒启蒙集稿》为再稿,《伤寒启蒙集稿》更具整理价值.......

    作者:曲道炜;艾华 刊期: 2014- 05

  • 卜弥格《单味药》的本草学思想研究

    卜弥格(MichelBoym,1612~1659),字致远,波兰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末来到中国.卜弥格的著作对欧洲介绍了黄帝内经、脉诊和草药,使欧洲人对中医学的医理、脉理以及本草学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卜弥格《单味药》里,向西方介绍了中药的归经理论、炮制方法、畏反理论以及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体现了当时本草知识的发展水平.医史界需要正视卜弥格的作用,而不应简单归结为“卜弥格是传播《本草纲目》第一西......

    作者:孙灵芝;王国为;梁峻 刊期: 2014- 05

  • 清代医家周扬俊论治温病特色与贡献探析

    《温热暑疫全书》全面反映了清代医家周扬俊论治温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从辨明温病与伤寒、阐发温病发生与证治、总结温病危候脉证、细析热病与暑病之异同及阐明疫病发生与治疗等5个方面对周扬俊论治温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医学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现今研究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证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岳冬辉;毕岩;苏颖 刊期: 2014- 05

  • 喻昌痰病治则治法初探

    喻昌是清初在治痰方面颇有创见的医家,其治痰思想主要体现在《寓意草》、《医门法律》中.喻昌认为痰源于饮食水谷,因脾失健运、胃津不行、湿聚而成.痰随脾气往返,脾气静息则痰返还于胃.因此,治痰的关键在于理脾以绝生痰之源,而理脾之法以药食同调为佳.同时需把握治痰与理气、养血、祛风等治法的先后缓急,详审虚实寒热,勿妄用吐下以防伤正.......

    作者:李瑶;潘桂娟 刊期: 2014- 05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病证结合诊疗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寻找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故基于病证结合的理论体系,临床常用的病证结合形式,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证候变化规律、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等,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推进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静;倪青 刊期: 2014- 05

  • 治肝调脾法在眼底病中运用简析

    眼底病是中医眼科重要的内容之一,属五轮中水轮范畴.眼底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难以单纯以肾来分析病机,亦难以单纯以治肾来取效,且由于其具有病程长、疗效慢等特点,而使医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因取效较慢或患者服药不适而放弃治疗,故探讨应用治肝调脾法为眼底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陈小华;任骞;白世淼;李录花 刊期: 2014- 05

  • 《全体伤科》用药特点探讨

    《全体伤科》是中国古代医籍中屈指可数的一部中医伤科专著,该著作阐述了作者诊治骨伤科独具匠心的用药特点,颇具临床参考价值,故拟从《全体伤科》的治伤经验和用药思路探讨该书的用药特点.......

    作者:谢晓龙 刊期: 2014- 05

  • “风气通于肝”理论指导“风药”的运用

    通过研究“风气通于肝”的理论,总结“风药”在调节肝脏疏泄、藏血功能以及治疗目疾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为理解“风药”和临床应用“风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莉芳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