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年第9期文章
  • 《黄帝内经》“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新议

    通过考证《素问·平人气象论》“少阳脉至,乍数乍疏”的文献,认为“少阳”是后天脾胃之气萌发之初,“乍数乍疏”是少阳时期脉律的生理性变异.区别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病理性脉律不齐,“少阳脉至”应具有从容和缓的特点.与病理性与西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进行比较,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年龄均多见30岁以下、常兼窦性心律过缓、均为生理性变异.据此推断《内经》中“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是有关平脉......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刊期: 2018- 09

  • 《本草纲目》“酱”释名及食疗作用辨疑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博综典籍,穷究物理,历时27年三易其稿,以一己之力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考古证令,引用文献数量浩繁,不免会留下白璧微瑕.本文依据历代辞书和本草著作所载文献,辨析《本草纲目》“酱”引用文献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本草纲目》引用辞书释词、引述本草文献著作说明“酱”的食疗作用中穿凿失真、虚设增字的情况......

    作者:周路红;王蓓 刊期: 2018- 09

  • 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许胜杰;潘志 刊期: 2018- 09

  • 风药理论探赜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风药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风的特性、风邪的特性、风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论述.风为气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到,风胜则动,致病万千,病状不一,有“百病生于风”之说.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同气相求、顺势利导、生克承制、顺承逆转等4个方面.其适应证根据风与风邪的特性、人体结构和精神情志、生理和病理物质、疾病分科、发病新久等不同角度而各不相同,概及形、神、质及内、外、妇、......

    作者:吴曦;叶瑜;冯全生 刊期: 2018- 09

  • 论泻初补正纳支法是合理的补母泻子纳支法

    目的:探寻合理的补母泻子纳支法.方法:基于高武和现行纳支法临床运用的实际矛盾,从时间治疗学基本原理分析其内在矛盾的根原;结合临床认识,从补泻时机、时间性原则等方面探讨克服诸种纳支法矛盾和提高疗效的合理纳支开穴法.结果:泻初补正纳支法均在流注时辰内开穴,解决了诸种纳支法补泻的内在冲突,完整、高效地实现了高武“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纳支法的本意,更好地实现了调和阴阳的方法.结论:泻初补正纳支法是......

    作者:罗本华 刊期: 2018- 09

  • 劫胃水法探析

    “劫胃水法”是叶天士用以治疗寒湿伤脾阳所致诸证的独特方法,此法是以理中汤为基础,用刚燥之药直劫胃肠之湿,是叶氏胃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与滋养胃阴法相对应,用以治疗胃阴或虚或实两方面.胃阴之虚则用养胃阴之法,胃阴之实则用劫胃水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叶氏胃阴学说中的两大基本方法,主要治疗寒湿下血及其他因寒湿聚于胃肠所造成的症状.此方法代表了叶氏脾胃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在中医理论及实践方......

    作者:王俊杰;魏凯峰 刊期: 2018- 09

  • “舌色”源流考

    “舌色”为中医舌诊的重要名词术语之一,故从“舌色”一词源流出发,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同时从字面含义及内涵等方面详细讨论“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演变过程.并根据其名词演变追源溯流,明晰“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认为“舌色”一词从字面上看,从元代至今尚无明显变化,但从术语内涵上看经历了舌苔色、舌质色混称和明确区分的过程,至近现代“舌色”这一名词术语被准确定义而专指舌质颜色.......

    作者:杜松;刘寨华;于峥;张华敏 刊期: 2018- 09

  • 明代海南丘氏家族医学事迹及著作考述

    琼山丘氏是明代海南的名门望族.该家族入琼之初,族人多有医学事迹或医学著作见诸史志,医学传承绵延四代.本文以丘普、丘濬、丘敦为代表人物,以正史、地方志、医籍等文献中的记载为史料来源,初步考证该家族第二代丘普任职医学训科时的业绩和其在家族医学传承方面的贡献,介绍了第四代名宦丘海所撰三部医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版本流传情况,评述第五代太学生丘敦之遗著《医史》的体例特色及其中蕴含的医学思想和观点.......

    作者:余泱川;尹明章;于挽平 刊期: 2018- 09

  • 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

    教材作为现代中医理论的共识性文献,代表了现代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探讨现代中诊理论辩证体系的变迁,本文搜集整理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1~9版教材,主要以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理论表述内容、概念的变化为研究内容,比较其变化并对其进行提炼、梳理出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与比较发现,脏腑辨证成为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中医辨证体系逐渐“实体化”趋向及临床......

    作者:王慧如;刘哲;王维广;梁艳;翟双庆 刊期: 2018- 09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治则探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五运之气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五郁郁甚治则.“五郁”概念的提出言简意深,历来各家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本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结合运气学特有的时位特点,探讨“五郁”治则的内涵及应用要点,拟揭示“五郁之发”的预防及“五郁之证”的治疗意义,以更好地诠释“五郁”之治“防”“治”结合的双重指导意义.......

    作者:魏景景;张立平;赵凯维 刊期: 201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