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学理论关系的探讨
中医学以独特的诊断治疗理论体系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发展至今己数千年,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要推翻中医原有基础理论重新构建.但是这些人忘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原有事物为基础,经否定之否定成螺旋式而上升发展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何发展,怎样研究,方向何在?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1-3],这也正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所在.......
作者:赵凯;钱月慧 刊期: 2003- 05
-
肝体阴用阳学说的学术源流探讨
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肝体阴用阳学说是对肝之生理和病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历代医家在理论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肝的证治已有虚实之分,晋隋时期临证经验的不断积累,金元时期各家理论兴起,该学说得到新的发展;明清医家的认识趋于理、法、方、药系统化.此学说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因此,客观、细致地进行大量的哲学和文献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刘锐;朱文锋;陈孝银;谢梦洲;罗尧岳 刊期: 2003- 05
-
中老年记忆力减退的中医病机探析
中老年记忆力减退,中医又称善忘、健忘.回顾对蓄忘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历代医家对善忘的有关阐述,提出中老年记忆力减退的病机为心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脑髓空虚、痰饮瘀血、先天不足等六个方面.同时,还就善忘与老年痴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平;马作峰;刘萍 刊期: 2003- 05
-
五更泄病机的探讨
泄泻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肠,且肝气之疏泄对脾气升清的调节和肾阳的温煦对脾气运化的帮助也不可忽略.可见,主要与脾、肝、肾有密切关系.......
作者:斋藤宗则;王洪图 刊期: 2003- 05
-
虚证的免疫学本质
利用现代免疫学人们可从基因、分子、细胞、整体等互为基础的不同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功能,使人类从分子、细胞、整体及群体等不同水平理解细胞与细胞间及免疫系统与机体整体间的功能.从而阐明并揭示出细胞活化分化、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并成为各学科相关性研究的一个关键性的桥梁学科.......
作者:刘永琦;王文 刊期: 2003- 05
-
通阳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对照观察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常并发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患者自觉头晕、心悸、疲乏无力甚至晕厥,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功能下降,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和平均心率均减少.我们近几年运用通阳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设立阿托品对照组31例,采用随机单盲进行临床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各方面疗效均优于阿托品对照组.......
作者:刘如秀;刘志明;高改地;孙学东;王志英;杨金云 刊期: 2003- 05
-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中医药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常常伴发程度不等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长期存在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原有的躯体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且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通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心因性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1].我们在长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在解除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针对其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心理疏导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或疏肝解郁,或清肝泻火,或滋......
作者:崔红生;武维屏 刊期: 2003- 05
-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认知功能状态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及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无脑血管意外的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分成实证组(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虚证组(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虚中夹实组(兼血瘀、兼痰浊);然后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试验(RVR)、积木测验(BD)、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认知功能状态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作者:张玉金;张文芝 刊期: 2003- 05
-
眩晕证治刍议
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多见.然纵观其证治医家多是重肝责肝,用平肝镇肝之法,从肝论治,疗效颇著.然笔者临床辨治眩晕,见证颇多,今就临床所见,略陈一得.......
作者:赵宝玉 刊期: 2003- 05
-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的影响,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检测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L-1β、IL-6含量,统计学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IL-1β、IL-6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其中中剂量组效果好.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
作者:谷松;关庆增;明彩荣;岳志军 刊期: 2003- 05
动态资讯
- 1 指寸定位法探析
- 2 通脉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古代文献研究
- 4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
- 5 青藤碱“开玄府-通经络-息内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 6 久泻宁颗粒治疗大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 7 调摄气血——周铭心治疗崩漏临证经验
- 8 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 9 从脾胃论治耳鸣探析
- 10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研究及中医分型
- 11 槐耳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12 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现代研究
- 13 王祖龙治疗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规律分析
- 14 分经养胎法探析
- 15 《内经》地理医学思想探要
- 16 试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
- 17 活血化瘀对PTCA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18 《婴儿论》学术价值与论治特色研究
- 1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稿细则
- 20 活络效灵丹加减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