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黄帝内经》时间相关的脉诊理论及其应用
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年份的气运、季节、月相、昼夜等对脉象的影响.《内经》将时间因素与脉象结合,不仅可以确定脉象属于生理还是病理,而且还可以根据脉象确定病位、预后,表明《内经》时期时间相关的脉诊理论在临床中已有广泛运用.......
作者:姜瑞雪;马作峰;王平;黄密;张六通 刊期: 2016- 02
-
《医粹精言》文献学初考
通过对《医粹精言》撰辑时间、主要内容的考察,发现该书作者徐延祚自己撰著的内容极少,且有掩饰相关文字材料来源的主观意图,这使得学者多认为此书所载以徐延祚的独立见解为主.故利用此书须注意辩明相关学术观点的来源,以免在研究中得出错误结论.......
作者:朱鹏举;傅海燕;赵明山 刊期: 2016- 02
-
从虚邪痰瘀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辨治
虚、邪、痰、瘀在类风温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气亏虚是RA发生的内因,为病之本;邪气盛是RA发病的外因,为病之标;痰瘀阻络是内外因综合因素作用后的病机转归.辨治中常以扶正祛邪、缓急止痛、标本兼顾,活血祛瘀、豁痰通络立法,将扶正固本贯穿于RA治疗始终.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根据感邪性质之轻重缓急分期、联合用药,体现中西医合参、优势互补,达到有效缓解病情并阻止病情......
作者:王红权;詹杰 刊期: 2016- 02
-
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传承
通过收集岭南医著中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论述以探讨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传承.认为岭南医家在传习叶天士学术经典的基础上,补充叶天士临床未备,拓展叶天士理论框架,进而思辨叶天士学术经验.岭南医家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文献传承,实质上是在学习、效仿的过程中阐述自身的学术经验.这既是对叶天士温病学术的发扬,拓宽了叶天士温病学术的临床普适性,也是对岭南温病学术内涵的充实,并以此实现了岭南温病学术水平的提高.......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6- 02
-
气滞的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
目的:给出证候要素气滞的确认方法.方法: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的症状病机解释,找出能且仅能用气滞作出直接病机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结果:(胸闷或闷痛)太息缓解、(脘腹胀或胀痛)嗳气缓解、(腹部)攻冲作痛、(腹部)瘕聚、(胁肋胀或胀痛或窜痛、腹部胀或胀痛或攻冲作痛)矢气缓解.结论:传统中医认识气滞中的气应是指呼吸道和胃肠道中的气体,气滞发生的部位也仅限于中医学的肺藏、胃府和肠府.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
作者:龙捷;张启明;白玉莹;王义国;牟梓君;高艳;郭春霞 刊期: 2016- 02
-
由《证治心传》的埋没看温病学派发展
《证治心传》是明末医家袁班的临证随笔.其中的相关篇目清晰勾勒出温病诊疗纲要,对温病学的发展本应起到开创性作用,却由于战火未得刊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贡献.但独立于袁班著作发展的温病学派主体理论却与之不谋而合,如病因上皆重视季节因素的作用,病机上都有营卫、气血的分层,传变上皆认为有顺传、逆传的规律,深刻体现了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段润章;张福利;宋颖星;马伯艳 刊期: 2016- 02
-
壮医学“毒虚致病论”对防治痹症的指导意义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药理论的病因病机论,有关“毒”的论说是壮医药理论的特色内容,“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常见的致病因素.“虚”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痹症的发生发展是“毒”侵袭人体,因“毒”而“虚”,人体两路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毒”是外部之因,“虚”是内在基础.探讨“毒虚致病论”在痹症发生发展中的学术思想,可加深对壮医药理论的认识,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唐汉庆;劳传君;黄岑汉;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黄春传;黄秀峰 刊期: 2016- 02
-
“中风”病之“内风”病机溯源
关于中风病的病机,中医学术界历来有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金元以后主张“内风”为主的论断.《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虽未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有许多描述性的名称,如卒然昏扑,不省人事者名之以“仆击、大厥、薄厥、煎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者以“痱风、偏枯”等为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论述.故通过详细解读《黄帝内经》诸篇条文提出《黄帝内经》不但是中风病“内虚邪中”外风病机的......
作者:邱敏;孙科;陶劲;曾定伦 刊期: 2016- 02
-
张智龙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失眠经验探析
失眠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由于长期服用镇静荆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副作用,使很多病人寻求中医治疗.张智龙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的理论提出失眠的本质在于五神不能安舍于五脏,依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灵活运用,以安其神、复其性,使神凝、魂藏、魄静、意安、志宁,治疗失眠效如桴鼓.......
作者:张萍;张智龙 刊期: 2016- 02
-
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对患者声音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声音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甲状腺全切除术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共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一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组),一组给予联合口服会厌逐瘀汤和运用金嗓雾药液雾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综合治疗组),一组不给予特殊治疗(对照组),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15d后各项症状......
作者:阮剑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中药鼻敏康颗粒对变应性鼻炎C57BL6小鼠行为学及血清IgE的影响
- 2 乍疏乍数脉之我见
- 3 益肺清化法在肺癌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
- 4 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食量的影响
- 5 壮医药文化概述
- 6 基于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应用探析
- 7 《辅行诀》外感天行病方理论初探
- 8 《蠢子医》论治妇科病特色
- 9 白花九里明提取液对小鼠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率影响
- 10 论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
- 11 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
- 12 电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海马Gi2α、Gi3α基因转录的影响
- 13 前列消癥汤对前列腺癌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 14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5 中国古代文字语言发展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
- 16 从古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17 CIA大鼠足跖大小与关节积分关联研究
- 18 白术治痹应用探析
- 19 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ALI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LDH含量的影响
- 20 论以穴位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