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明代养生著作《尊生要旨》考略
《尊生要旨》为明代养生著作,该书立足明清养生著述、地方史志,辅以书目及相关材料,认为此书以明·《摄生要义》为蓝本,由蒋学成汇编,许乐善增订,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书会通诸家养生经验,指出养生修炼的入门理论与方法,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与普及,其现存版本为明刻本与清抄本.......
作者:罗宝珍;傅建忠 刊期: 2014- 08
-
“祝由”内涵及在现代中医心理治疗中的意义
“祝由”早在《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心身治疗方法.对祝由的内涵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都有解释病因、断绝病因、诅咒之术等多种见解,在临床应用中对其也多有发挥,具体方法可分为情志调节与禁咒之术两大方向.唐宋元明等朝代官方将祝由作为医疗学习的正式科目之一,称为“祝由十三科”.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比较,祝由在祝说病由、心理暗示、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前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心理学本......
作者:王建琴;霍有萍;杜渐 刊期: 2014- 08
-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耳鸣、耳聋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胆之经脉与耳联系紧密,所以从肾、肝、胆入手论治耳部疾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辨证用药也才容易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玲;刘银娇;王秉权;申琪 刊期: 2014- 08
-
论《黄帝内经》中“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
《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五畜为益”是食养原则之一,通过对五畜肉食阴阳五行属性及其与四气五味、五脏关系的梳理,分析不同体质类型、疾病情况以及四时季节在食用“五畜”肉食时的膳食养生原则,提出食用不当或偏嗜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饮食养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张岩;张焱 刊期: 2014- 08
-
《儿科秘要》“八证六字”心法探要
从“八证六字”的内涵、运用和特点等3方面论述《儿科秘要》的临证心法,突出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证、燥火、咳嗽等常见儿科八证的诊疗,希冀借此反映程康圃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推广其临证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志伟;吴皓萌 刊期: 2014- 08
-
基于先秦汉代文献探讨人的生命特征
迄今为止,对于“生命”尚不能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然而,生命现象虽然错综复杂但具有共性,亦即生命的特征,可以通过认识生命的一些特征来理解生命.先秦汉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于深入认识人的生命特征很有启发.故基于《黄帝内经》以及其他先秦汉代文献的相关记载,探讨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不可逆性、自主性、繁衍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4- 08
-
王旭高治疗消渴特色探析
通过对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医学刍言》等著作中关于消渴论治理论及其医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论治消渴的经验特色.王旭高把消渴病机概括为“火证”,分上、中、下三消论治,又因往往兼夹它证,故提出许多相应的治疗法则,而对消渴的治疗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值得学习借鉴并运用于临床.......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刊期: 2014- 08
-
略论包识生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
包识生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受其父包育华之影响,从小研习伤寒,对伤寒研究至深,著有《伤寒表》、《伤寒论章节》、《伤寒论讲义》等多部关于伤寒论的专著,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故论述包识生对伤寒研究的部分特色成果,有爱好其学者可自行查阅原书以观全貌.......
作者:郑秀丽;江泳 刊期: 2014- 08
-
论黄煌的“人本”体质学说
黄煌教授通过研究张仲景医学和吸收后世各家经验,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临床诊治思路,创立了“药人”、“方人”体质学说.该学说是对《伤寒论》中经典药证、方证的延伸,突出了药证方证中比较客观“人”的部分,以便很好地把握方证与药证,在临床中取得良效.......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14- 08
-
吴鞠通运用易理遣方用药特色探析
周易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清·医家吴鞠通亦深谙易理,其对温病的辨治思路深受《周易》象思维影响,尤其遣方用药更能体现医易会通的特点.故遵循“三才之道”,创制名方三才汤,依据“坎离既济”设计黄连阿胶汤,运用卦象理论构设小定风珠,注重“损刚益柔”援易辨析清宫汤等4方面论述了《温病条辨》中借助《周易》中象思维模式和卦象系统理论及相关的象数义理,对温病方证理论及方药配伍关系的对应进行解......
作者:岳冬辉;毕岩 刊期: 2014- 08
动态资讯
- 1 三叶人字草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及其抗氧化研究
- 2 β-内啡肽过度释放参与脾气虚纳少和腹胀的形成
- 3 魏雅川运用—贯煎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案探析
- 4 六气开始时间考辨
- 5 都梁丸提取液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清中5-HTP、5-HIAA含量的影响
- 6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治体会
- 7 育胎灵煎剂对脾肾亏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8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
- 9 从气、血、水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 11 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现实指导意义
- 12 阳虚盗汗证治
- 13 自血混合丙球穴注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中受体的影响*
- 14 肥胖及其病因病机探讨
- 15 运用中医时辰医学辨证治疗胃肠病的临床体会
- 16 热灸对直结肠伤害性扩张抑制效应的脊髓机制研究
- 17 中医学关于老年睡眠障碍的认识
- 18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 19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 20 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