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
本文以《性学桷述》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末清初中医发展状况,认为传教士编写的神学及性学著作对西洋医学传入我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脑科学及心理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极大.......
作者:李明;杨奕望;邴守兰 刊期: 2012- 12
-
清宫遗存孤本医籍考
故宫博物院是明清皇室的所在地,在此存藏大量中医典籍.故宫存藏中医古籍是以明清两朝皇室遗存为基础.本文拟对清宫遗存的孤本医籍依不同版本类型及刊刻、缮写内容,分析医籍的流传状况,考证其版本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及文物收藏价值.......
作者:李士娟 刊期: 2012- 12
-
吴仪洛生平及其《成方切用》学术特色浅析
吴仪洛是清代医家及藏书家,撰有医书10部,总名《吴氏医学述》,现存《成方切用》、《本草从新》、《伤寒分经》三部.吴氏取《医方考》、《医方集解》而增改之,编为《成方切用》,广撷《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三因方》等书,博采仲景、海藏、嘉言、东垣等医家之成方与论述.词旨明爽,注释精详,既知规范,又审时宜,通变适用而无拘执,充分体现出吴氏尊古不泥,明体辨用,博极医源,旁涉百家的学术特色.......
作者:邓勇;王旭光 刊期: 2012- 12
-
宋金元时期肝病证治特色探讨
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得到长足发展,以金元四大家为突出代表的众多医家在肝病证治方面各有发挥,强调脏腑辨证思想在认识肝病中的指导作用,在肝病治疗原则上强调扶正与攻邪同举,使肝病的治疗方药得到创新与发展,立方遣药以求精专,并高度重视方剂配伍规律.......
作者:杨爽;陈瑞;贺松其 刊期: 2012- 12
-
从络论治糖尿病心脏病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痛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络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高怀林 刊期: 2012- 12
-
浅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准确认识天人关系首先要确定天与人的含义,天人之间有4种关系,而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区分两者的关键在弄清“应”、“相”和“感”的含义,而天人合一描述的不是天人关系,而是天人状态中的一种积极、动态、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而天人状态中还有不合理的状态,即不合一.......
作者:陈怀民;王彤 刊期: 2012- 12
-
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痹与痿学术思想与经验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新安医学的代表传承人和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者,在痹证、痿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本文从痹痿概要、痹痿治疗、痹分寒热痹、瘘用药经验4个方面,概述了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以资同道参考与借鉴.......
作者:李艳 刊期: 2012- 12
-
蒙医学对病因的认识特点探析
蒙医病因学作为蒙医学理论认识的成果之一,不仅与现代医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与中医学等其他传统医学也有很大不同.蒙医理论中的病因是预设的病因,其内在化倾向突出,同时强调外因的重要性,对蒙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宝龙;王晓华 刊期: 2012- 12
-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 12
-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解读——国医大师陆广莘对辨证诊断的认识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出自《灵枢·本藏》.国医大师陆广莘将“应”当“反应”解,认为是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结合《黄帝内经》的其他论述,陆老对“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从辨证诊断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当代认识中医的“证”、“辨证”等概念深有启发.......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2- 12
动态资讯
- 1 益气生津方对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 2 独正杆接骨膏外用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BMPR-1A、 BMPR-1B mRNA表达的影响
- 3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用药规律浅析
- 4 刘志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体会
- 5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 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语词考释四则
- 7 训诂学在阅读《伤寒论》中的作用
- 8 关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思考
- 9 中医组方配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0 大柴胡汤治疗心系疾病的临床体会
- 11 对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方式的若干思考
- 12 张仲景运用桂枝对药探析
- 13 一贯煎加减组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实验研究
- 14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比较
- 15 基础方剂学研究进展
- 16 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的配伍比较
- 17 论中医外科辨病论治
- 18 肝主疏泄功能对模型动物SRB Ⅰ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19 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 20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