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黄帝内经》虚实词义延伸分析
本文从词义延伸角度分析《内经》中虚实各含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虚实本义为大土山和财物粮食充足,在脉诊引申为空软和坚满,在气血分析中引申为无和有,在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中引申为盛衰、盈亏、有余不足等,在临床病证分析中引申为精夺和邪盛,大体反映了虚实从一般词汇逐步转为中医学专有词汇的过程.......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 07
-
刑金之“火”考
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火有两个含义,即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性的火为阳气所化,是生命的动力;病理性的火,是机能亢进的表现.临床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因病邪亢盛,常见于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多汗、躁狂、面红目赤、尿少、便秘等;虚火多因阴液亏损,常见于慢性内伤杂病,以五心烦热、午后升火、烦躁失眠、腰膝酸软等为主症.......
作者:于峥 刊期: 2012- 07
-
试论胃主升清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刊期: 2012- 07
-
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现实指导意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仅对中医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中医临床治疗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价值.自《内经》已降,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立论,但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故本文对其本义进行了探析,以指导人们健康养生.......
作者:王雷;赵桂芝;杨涛;鞠翡翡;游世晶 刊期: 2012- 07
-
苏颂《本草图经》之特色探析
《本草图经》为宋代本草学家苏颂所著.本文从纲目分类、载药全面、图文并茂、医药结合、博采众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对中医药学的重要贡献,归纳了《本草图经》的研究特色,评价了苏颂及其《本草图经》在世界药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认为研究其特色与方法、挖掘其中医药学精华,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颖;刘宏岩 刊期: 2012- 07
-
张仲景论“平人”
“平人”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然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以此为据,探讨“平人”在体质学中的意义.......
作者:姜侠;闫方杰 刊期: 2012- 07
-
孙思邈“啬神”养生思想探析
“啬神”养性养生思想及具体应用是孙思邈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及源流的发掘整理,对孙思邈“啬神”养性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应用论述其对现代养生学提供的启示.......
作者:辛宝 刊期: 2012- 07
-
论李东垣对气化理论的理解、发挥与运用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 07
-
学用《伤寒论》之要
《伤寒论》以“寒”为切入点探讨疾病,是因为寒邪致病普遍,对人体的影响也大.证是论治疾病的着眼点,但其背后的根基是病机,病机因人而异,因此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举方说法是《伤寒论》的论述模式,保脾胃、治杂病是其基本要领.《伤寒论》以“人易感寒”为切入点,运用“六经”辨证论治杂病.《温病学》以“热必伤津”、“湿滞蕴热”为切入点,运用“卫气管血”、“三焦”辨证论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适合于论治温病......
作者:周鹰 刊期: 2012- 07
-
从“互文”辞格条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治疗养生的一种基本法则.历代医家均有不同发挥,不管是王冰还是张景岳乃至现代医家均是“望文生义”,从医理出发提出阴阳的互制、互根、互生、互用,大多认同春夏季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以培补人体阴液为主的观点.我们通过对“互文”辞格的学习,进一步反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经典理论则发现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贾奎 刊期: 2012- 07
动态资讯
- 1 氧化苦参碱对酸中毒兔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
- 2 “胃家实”的内涵及其相关证候
- 3 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
- 4 桂枝麻黄各半汤临证举隅
- 5 论晋代葛洪的防病养生思想
- 6 土茯苓水煎剂防治复发性口疮50例
- 7 川芎嗪对乏氧人肺癌细胞β1-整合素及钙依赖黏附素表达的影响
- 8 姚树坤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 9 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 10 热休克蛋白、免疫及针灸
- 11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早期的中医辨证特点
- 12 肤愈散治疗糖尿病足586例临床观察
- 13 黄莺从痰邪论治难治性痤疮经验
- 14 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 15 中西医思维方式对其发展影响
- 16 5-羟色胺对皮层扩展性抑制的影响及大川芎丸的干预作用
- 17 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胎儿生长受限对孕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8 中医类期刊栏目设置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 19 李振华论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病机与证治
- 20 血栓通软胶囊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