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医家传记研究的若干思考
医家传记是以医学人物为主线的医学史书,是医学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人文和史鉴价值.指出医家传记的史学属性和一般分类.提出在对传统医家传记的回顾和剖析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将医家回归到历史情景之中,借鉴人类学方法,写出有时代特色的医家传记——具有新视角、新方法、资料新、体例有继承有发展、观点新、结论新、成果形式多样等特点.......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1- 10
-
从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之病机特点
本文讨论了伏邪致病的本质,并通过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的特点.脾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邪毒为标;脾虚是导致伏邪的前提和基础,真正的伏邪则是湿热、痰浊、瘀血、邪毒等内停于脾胃.......
作者:王颖怡;林燕;李兴广 刊期: 2011- 10
-
浅谈中医“火神派”
“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
作者:李楠;万芳 刊期: 2011- 10
-
《内经》与后世对阴阳盛衰而为内外寒热证的认识
《素问·调经论》日:“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论与后世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古今含义不尽相同,现从概念、病机及治法上做一区别认识.......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1- 10
-
“引火归元”辨析
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阳虚火浮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本文简要论述了引火归元的理法方药沿革与常用方药析义,还展开自我体会即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莫忘厚土敛火和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 10
-
中医之辨——辨证中的定性与定量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量.八纲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都是中医临床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属性(定性)及程度(定量)的方法,并以此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取得好的疗效而言,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关键.......
作者:周鹰 刊期: 2011- 10
-
中医疫病概念考
经系统整理古籍中疫病有关论述,并结合1949~2010年现代对疫病的研究文献发现,对于疫病的概念有疫病与瘟疫,温疫与瘟疫不分的现象.故本文从古代文献入手,梳理各时期疫病的概念演化,明确疫病的概念及分类,并分别对各类疫病定义,以从概念上展现疫病主体特征.......
作者:江泳 刊期: 2011- 10
-
试析《诸病源候论》之精神疾病
笔者据其祖父辈研治精神疾病之资料并结合其多年临床所察,以临床实际为准,就《诸病源候论》所记述的精神疾病做一探析.认为巢氏能察觉到体质因素和情志因素对神经症形成之作用,并首倡精神发育迟滞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形成等,是值得称许的.然受时代的限制,将不少的精神疾病发病识为“风邪”或“鬼神”所致,是不妥的.......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1- 10
-
“培土生金”法之探讨
从来源、生理及病理基础、理论依据、所属方剂、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培土生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 10
-
妇科病中弦脉所主病机与用药特点研究
探讨妇科相关病证中弦脉形成的病理机制以及常见病证用药特点.提出妇科病中,弦脉常见的病证主要与肝脏病证有关,常用疏肝气药、清肝热药、补肝血药和风药等,临床用药应理气而不可伤阴,清热而不可伤阳,补脾以养肝血,调肝注重补肾.......
作者:李囿松;高晋生 刊期: 2011- 10
动态资讯
- 1 前列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 2 血管性痴呆的中药研究进展
- 3 艾滋病中医证候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 4 等效翻译理论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 5 陈士铎《本草新编》中的用药思想
- 6 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8例
- 7 中药“一体多用性”及新药用部位开发的探析
- 8 应加强中西药配伍的基础研究
- 9 《妇科冰鉴》妇人胎产诊疗梳要
- 10 中医皮肤病望诊阐发
- 11 吴仪洛生平及其《成方切用》学术特色浅析
- 12 《黄帝内经》“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析疑
- 13 热敏通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意义
- 14 五苓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 15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
- 16 冠心病从痰论治的现代理论研究
- 17 舒肝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观察
- 18 胰的位置、形态及功能的中医理论浅释
- 19 解聚复肾宁对糖尿病鼠血清TGF-β1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研究
- 20 传统医学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