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温病条辨》手太阴温病论治时行感冒(流感)探析
手太阴温病为温邪袭表犯肺,以致手太阴肺经功能失调所形成的一类病证,其临床表现与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相类.临床可见咳嗽、头痛、发热、汗出、咽痛、周身肌肉骨骼酸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吴鞠通《温病条辨》对手太阴温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故主要从手太阴温病的本证、兼证、变证及类证进行探析,以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焦秋粉;张琼;苗青 刊期: 2015- 02
-
从“中风”探讨大秦艽汤证治内涵
大秦艽汤是临床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在历版方剂学教材中,其主治病证均为风邪初中经络证,这与刘完素的制方本意存在明显差异.故通过对风邪中经络的真中风与类中风进行比较后提出,大秦艽汤所治病证与脑血管意外具有密切联系.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引发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缺血,很可能是大秦艽汤证形成的核心病机.大秦艽汤中疏风散邪药具有改善脑血管反应性等作用,对治疗此类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秦艽汤不仅为治疗......
作者:鲁赛;杨桢;胡红林;高琳 刊期: 2015- 02
-
论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
从阴阳本义出发,区分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属性上的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这与抽象阴阳模糊笼统的情况不同.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前提而存在,在这个角度上说,阴阳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可传递性.中医学广泛利用阴阳作说理工具,经常以中值、均值或者对立属性作为默认参考,以具体属性值偏离默认参考的程度来论其阴阳虚实.......
作者:王正山;张其成 刊期: 2015- 02
-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医心理学的心神感知论
中医心理学的“心神感知论”是基于“心主神明”,阐述心神主导人对客观世界感知过程的理论.《灵枢·本神》认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神是人感知活动的中枢,目、耳、鼻、舌、身等感官所反映的视、听、嗅、味、痛、触、温等,都不是相应感官及脏腑的孤立活动,而是客观刺激被感知后由心神判断后的体验.这是中医心理学对感知过程认识的独到之处,在临床上对五官感知失常病症的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渐;李黎;王昊;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5- 02
-
《黄帝内经》医患关系模式及其意义探讨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标本相得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以病人为本的医学宗旨,旨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黄帝内经》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分别从医生和患者的视角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医生要从医技和医德两方面完善自我,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充分信任医生,医患之间需要建立互信,这种医患关系模式可以指导当代社会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潘秋平;刘理想 刊期: 2015- 02
-
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
天地六位藏象图初见于《医学启源》,其为金代医家张元素藉“三才观”“系统论、控制论”之思维而对脏腑辨证所进行的重新挖掘,此学说对中医脏腑理论之延伸颇有裨益,故值得深入探讨.此外,其所主张的藉“术数”“五行象数”等理论对传统藏象理论进行补正,颇具参考价值.故本文在初步探讨“天地六位藏象图”视角下,将“天人合一”之系统观植入藏象体系,并简要论述“五脏调平”机制的内容.......
作者:吴昊天;张保春;刘刚;冯骋骋 刊期: 2015- 02
-
从中医认识发展角度探讨“补土派”中补泻的含义
通过探讨《内经》、《医学启源》、《脾胃论》中关于“补泻”的共性,了解“补土派”提出的“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的含义,认为“补泻”的重点是调气,调气之前必须满足血脉平和,而运用补泻是有时空条件的,顺四时之气的开阖为“补”,逆四时之气的开阖为“泻”,以达到气血平和的目的.......
作者:黄智斌;陈延;刘奇;汤颖宜 刊期: 2015- 02
-
感染后咳嗽证型分布特点探析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特点探究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提出证型假说并与传统标准证型进行契合度比较分析.结果:假说证型痰咳型、干咳型、气郁型的契合度评分均高于标准证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咳型、干咳型、气郁型作为感染后咳嗽的常见证型较传统证型更能反映感染后咳嗽的病机特点和实质.......
作者:毕伟博;崔红生 刊期: 2015- 02
-
中医学术传承要素之我见
通过对中医学术传承中相关要素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以求推动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化,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从“大医精诚,立德为先”、“旨趣所投,英才所归”、“勤求博采,传承实践”、“以中为本,中西汇通”、“医儒一家,文博艺雅”、“发皇古义,继承创新”等6方面论述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归纳中医学术传承中的要素.......
作者:夏洁楠;徐世杰 刊期: 2015- 02
-
从“一气周流”思想探析妊娠病脉证并治
“一气周流”思想源于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即中焦土气,所谓脾胃之气.故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对妊娠病脉证并治及养胎之法作一简要论述,认为妊妇结胎之初易见“阴搏阳别”之病理状态,故妊娠之初脉象见“尺微而寸洪”,待母体中土之气健、木火生长之气旺,则妊妇足中脉见阴中生阳之搏击动数之象.而“胎妊之结,生长资乎木火,收成藉乎金水,土者四象之母”,故养胎之要在于强健中土,中土健而后“凉润于东南,以......
作者:张彦辉;邓小雨;雷磊 刊期: 2015- 02
动态资讯
- 1 《金匮要略》趺阳脉诊法探析
- 2 《景岳全书》痛风相关诊治研讨
- 3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 4 论苦之“坚阴”作用
- 5 中医药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
- 6 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 7 远针近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8 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分布与少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 9 张从正攻邪理论指导蛇串疮治疗探析
- 10 寒疫论治
- 11 “宣可去壅”诠解
- 12 牛前胃弛缓病证候与中医胃病证候比较
- 13 益气健脾药膳食疗方配方规律和烹饪特点研究
- 14 清热化痰通腑在治疗早期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
- 15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 16 调脂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
- 17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浆LPO、SOD的影响
-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系统评价
- 19 中药活脑康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 右归丸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17相关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