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论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形成与发展
《伤寒论》是汉代末年张仲景据众家之长,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成而影响后世颇深的名著.但因种种原因,自成书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没有传播开来,许多临床医生见所未见或闻所未闻.乃至宋代,沉寂了700多年的《伤寒论》终于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青睐,出现了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朱肱的《南阳活人书》、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伤寒百问歌》等.宋代319年间有关《伤寒论》的研究著作共有86种,而宋以前的......
作者:程汉桥 刊期: 2004- 11
-
《伤寒论》方按治法分类的演变及对现代方剂分类的影响
按治法分类,即以治法为纲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是古今诸多《伤寒论》方分类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也是方剂分类中常用的分类法.现代方剂学分类主要是按照治法分类,如发表剂、攻里剂、温里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张仲景类方的影响,张仲景方实赅八法,故探讨其方的分类特点,对于研究张仲景制方规律及对后世方剂分类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金萍 刊期: 2004- 11
-
颈胃汤治疗颈胃综合征43例
颈胃综合症是指颈椎疾病引起咽喉胃肠发生炎症反应或功能紊乱的一组证候群.笔者用自拟颈胃汤治疗颈胃综合症4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4- 11
-
痤疮病因病机探讨
1古代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论述由于痤疮大多是发于颜面及上身的损美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对生命无大妨碍,在古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生活水平,对本病多不重视,以致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所论也较少,尽管如此,从所能查到的古典医籍中,自《内经》开始,仍有散在论述,现归纳如下.......
作者:李艳萍;张友堂 刊期: 2004- 11
-
胃炎内镜分类与舌苔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胃镜黏膜象与舌苔表现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纤维胃镜由同一医师操作,舌苔由2名中医副主任医师观察后共同确定.结果:慢性胃炎各种分类中舌苔表现差异显著.......
作者:谢静;夏建华;姚东坡 刊期: 2004- 11
-
心悸的辨证施护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惶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症的一种病症.见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冠心病及某些胃肠道疾病.临床上辨证可分为六型,我们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了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04- 11
-
218例HIV/AIDS患者中医舌象分析及其病机探讨
2003年9月间,我们赴河南某农村地区对218例有偿献血后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研和重点舌象图片的采集,现就舌象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珍;李洪娟;李峰;关静;赵丹;王健;刘颖 刊期: 2004- 11
-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病机探讨
精索精脉曲张是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中医文献中缺乏对本病的专门论述.对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中医基本病机,也是众说纷纭.我们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实践,提出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的病机理论.这对进一步认识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指导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长城;周安方 刊期: 2004- 11
-
针灸效应与细胞信息传导关系的初步探讨
通过对针灸效应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分析,提出针灸效应的实现与细胞信息传导有密切关系.针灸效应部分是针刺信号由穴位经外周神经向各级中枢神经传递中发生的,其中引发了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活动,致使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被释放出来,激活了靶细胞信息传导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下,将针刺信号的相应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终实现了针刺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
作者:王少锦 刊期: 2004- 11
-
中药复方血稠制剂动物实验的形态观察
目的:中药复方血稠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脂症、高黏血症、肥胖性脂肪肝,以证实其疗效及对主要脏器的不良作用.方法:建立符合病理变化的小鼠病理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血稠制剂对该模型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小鼠显微镜下形态学变化,心脏、肾脏无显著差异而肝脏有高度显著差异性.结论:中药复方血稠制剂不仅对实质性脏器无损害作用,相反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促使肝细胞新生和促进肝内脂......
作者:于铁;张晓明 刊期: 2004- 11
动态资讯
- 1 经络电信息诊疗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71例
- 2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分析
- 3 伤寒之“胃强脾弱”探骊
- 4 “中医”“中药”“中医药”的英译探析——兼论其对新内涵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英译的启示
- 5 古代针灸官方教育发展概况(1840年以前)
- 6 5-羟色胺对皮层扩展性抑制的影响及大川芎丸的干预作用
- 7 瘀热相搏证在难愈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 8 郭军辨治精索静脉曲张经验
- 9 调心安神针刺法对失眠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 10 从北京1951~2010年气象资料之变异系数看六气主气时段划分的客观合理性
- 11 体质治疗学中的运动疗法
- 12 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13 伍炳彩六经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英
- 14 浅谈针刺治神理论
- 15 湿热证与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6 《金匮要略》水气病之水与气及其他
- 17 白塞病的中西医结合病理机制
- 18 关于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
- 19 从《神农本草经》论茯苓在经方中的应用
- 20 赵学敏生平及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