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承气汤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大承气汤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热盛动风之痉病、里实积胀并重之腹满病、宿食积滞于中焦之宿食病、实热积滞于肠之下利病和瘀血内结兼化热之腹痛病.通过对有关条文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笔者认为其所治疗病证虽皆属于实,但病邪有热、实、瘀之不同,症见或痞、或满、或躁、或实、或坚、或热、或痛……故大胆提出“有大承气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论断;此外,其用药亦非一成不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田玉美;周密思 刊期: 2017- 08
-
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与学术特色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证的总称.以广东地区为主体的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象,其湿热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故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分析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并从发病不拘时令、病种范围广、病性复杂三焦俱见、伏气与体质、常兼见脾胃气虚、气阴两虚等方面总结其学术特色,研究其内在的原因,阐发中医学因时因地制宜的科学实质,以期对中医临证与学术理论有所裨益.......
作者:周登威;徐志伟 刊期: 2017- 08
-
论中医对心脏神经症心理因素的认识
心脏神经症属于躯体神经障碍中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郁证等范畴,病机可归为心阳不足、气血亏虚等虚证以及心火炽盛、心脉瘀阻等实证,主要病位在心.中医对“心”的功能从“主血脉”和“主神明”两个方面认识,可对应器质层面的心脏器官及心理层面的精神活动,前者为物质基础,后者为功能体现.对于心脏神经症,心的气血生化运行功能失调则会出现心失所养,有心悸、胸闷、......
作者:于彦;付星;赵军 刊期: 2017- 08
-
金元四大家医易会通探析
通过文献学方法整理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著作,探析四大家在医易会通方面的学术思想.金元四大家身处特殊的时代,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医易方面延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故从“医易会通”角度探析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的本源,分别从学术背景及原因、会通的形式与观点及会通的意义三方面进行阐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终发现在一定意义上,医易会通更多的是一种取类比象、以此类推的思维方法,四大家以此来阐明自己的主流学说思想或......
作者:王勇;吴世彩 刊期: 2017- 08
-
客观运气学假说
在传统中医运气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客观运气学的概念及假说:五运是地球公转轨道的客观规律和现象,六气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宇宙气流和大气环流作用现象,地球每年运行轨迹的不同是形成太过、不及的根本,地球公转轨迹遵循60年的循环规律;地球气候、气象、物候是由地球运行轨迹决定的;地球公转、宇宙气流对人体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地球自转对人体和自然有一定的影响;瘟疫是宇宙特殊气流对地球万物的......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 08
-
五运六气治则治法研究
五运六气是以甲子年四时主客变化为特色,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其治则治法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可从不同角度提炼概括,故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框架进行剖析.岁运有太过、不足、平气之纪,以岁运而同病异治,若郁抑过甚发为五郁,当待旺时而达之发之.六气有主客之别,以六气主客定虚实,倡顺应主气以保正气,视客气胜复以祛邪气.生辰钤印着自然对个体禀赋的影响,按生辰禀赋以因人制宜,又有初生钤......
作者:杨威;王国为;冯茗渲 刊期: 2017- 08
-
《千金方》伤寒学术思想探骊
《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千金要方》之论“伤寒”,杂取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诸家,从中可看到不同流派文本叠压在一起的现象.《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为伤寒部分,所引用张仲景的内容较为系统完整,是现存唐完整的《伤寒论》传本.《伤寒论》经孙思邈大力提倡渐为世人重视,伤寒由诸说并存到独宗张仲景转折点,应以《千金翼方》为其开端,故将两部《千金方》合看对伤寒研究......
作者:杨文喆;张再良 刊期: 2017- 08
-
《黄帝内经》中“阳气”“阴气”概念之探微
目前一般认为,“阳气”“阴气”分别指“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作用的气”和“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作用的气”.然而笔者在阅读《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概念无法完全解释原文.笔者认为《内经》中“阳气”“阴气”中之“阳”“阴”常取其部位的含义,其中“阳”可泛指体表、阳经、六腑,“阴”可泛指体内、阴经、五脏;“气”因其分布部位的不同而拥有不同名称,“阳气”“阴气”分别指代......
作者:刘媛 刊期: 2017- 08
-
从“阳热怫郁-玄府-络脉”管窥湿疹发病机理
从刘完素“阳热怫郁”理论,结合“玄府气液”、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可整体解析湿疹发病.湿疹患者在内应有“阳热怫郁”的致病基础,怫郁极甚或外邪引动导致湿疹急性发作,热郁生风化湿导致其典型症状,久病入络、气血渗灌失司演变为慢性期,亦有因体质等影响而初发即呈慢性表现.慢性湿疹怫郁之机未除,因而外邪、内伤可导致急性复发加重.......
作者:苏化;杨川;刘渊;周新颖;夏廷伟 刊期: 2017- 08
-
从伏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探讨
桥本甲状腺炎是常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通过回顾伏邪理论的概念、理论渊源及伏邪的本质、发病条件,从伏邪隐藏、起病隐匿,自我积聚、伺机而作,遗邪内伏、缠绵难愈证实了伏邪致病与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一致性,从而为桥本甲状腺炎从伏邪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伏邪理论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重视治未病思想、补气扶正法、宣肺透邪法及虫类搜剔法的应用.......
作者:左新河;谢敏;陈继东;赵勇;陈如泉 刊期: 2017- 08
动态资讯
- 1 在正常人群开展肝疏泄实验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 2 通心络下调RAGE-MAPK信号通路拮抗AGEs诱导的人内皮祖细胞内皮分化异常
- 3 《血证论》“失血家”证治初探
- 4 固肠止泻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PO和病理学的影响
- 5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
- 6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黄芪建中汤的应用规律
- 7 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意义的观察
- 8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分析
- 9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 10 沈英森重用白术、草决明的临床经验举隅
- 11 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碱性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
- 12 结肠滴注配合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 13 中药有效成分对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CD4+CD25+Foxp3+Treg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14 郁金平脂颗粒治疗血脂异常100例
- 15 升气壮阳法联合ICS吸入对66例哮喘患儿生存质量研究
- 16 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Q10对心绞痛疗效观察
- 17 现代医学模式下亚健康概念特征属性的思考及其意义
- 18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辨证思路
- 19 中风后遗症能否再治愈探讨
- 20 李飞治疗克罗恩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