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2期文章
  • 浅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中医学理论是借助中国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而构建起来的,它们相当于中医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习惯认为,它们是传统的、朴素的,这首先肯定了它们的基本内核是科学的、正确的,但同时断定它们是有缺憾的.因而,为了将中医学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石上,就必须用更现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就是说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改造它.......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10- 02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火热证辨证分型研究

    火热证是指机体直接感受温热邪气,或体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导致的一类阳热偏盛、机能亢进的证候.现有的临床辨证分型对临床、科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有分为心火亢盛型、肝胆湿热型、胃火灼热型、脾虚湿热型、阴虚火旺型5型,也有分为分阴虚型、脾虚型、肺胃湿热型、冲任郁热型4型等等,但多建立在回顾性调研与个人经验、临床报道的基础上,缺乏证候学的观察.......

    作者:吴庆光;刘四军;黄兆胜;吴依娜 刊期: 2010- 02

  • 《内经》思维方式的判断

    探讨思维方式的判断问题,认为判断一种理论的思维方式向来是属于少数.近现代西方社会着重对固有理论不断作出验证、更新,而古代中国则着重对文献所载的理论不断地进行注疏、完备.对思维方式进行判断,是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反思结果.对中西方认知途径的比较愈深入,就不难弄清对思维方式进行判断时当采用意象思维.认清这种判断的思维方法,对以至中医学各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中杰;苏晶 刊期: 2010- 02

  • 民国时期温病医案证候要素分析

    民国时期我国温病流行,大量中医药防治温病的著作相继问世,但因社会动荡而散在民间,濒于失传.本研究立足在全面搜集并系统整理民国时期温病著作的基础上,建立民国时期温病医案数据库,以证候要素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症状和药物进行处理,确定了温病常见的19个证候要素,即热、毒、湿、痰、瘀血、阴虚、风、气逆、气滞、积滞、暑、寒、气乱、气虚、风阳、阳虚、燥结、血虚、燥,这些证候要素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温......

    作者:张玉辉;曹洪欣;张华敏 刊期: 2010- 02

  • 不寐论治抉微

    中医学关于睡眠的理论是不寐辨治的基础.但中医学对睡眠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营卫学说、阴阳学说、心神学说、魂魄学说、脑髓学说等,然追根溯源,几种理论之间又存在着密切关联,而以营卫睡眠理论为宗.依据营卫循行规律,卫气由阳入阴及其交通的关键在于阳明与少阴,故不寐的调治重在阳明和少阴.......

    作者:孙洪生;王莹 刊期: 2010- 02

  • 试论《易筋经》对中医学的理论贡献

    导引是中医学重要领域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即有广泛记载,把导引与其他4种疗法并列,体现了导引在当时医学临床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西汉第一部导引专著直至明代,尽管导引专书与导引方法层出不穷,但多属于只记载锻炼方法,鲜有理论论述,这种情况直到明清之际出现才发生改变.不仅记载了系统的锻炼方法,还对中医学的理论建设及养生学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中的理论价值值得重视.......

    作者:王愿;刘理想 刊期: 2010- 02

  • 浅析孙桂芝治疗恶性肿瘤用药思路与特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教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恶性肿瘤已有40余年,其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疗效卓著,深受患者信赖.笔者有幸跟师学习、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孙师经验,现予浅析老师临床用药思路与特点如下.......

    作者:何立丽;孙桂芝 刊期: 2010- 02

  • 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法对COPD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健脾化痰汤,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明显,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血CD_4、CD_4/CD_8及sIgA显著提高.结论:健脾化痰法是COPD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朔 刊期: 2010- 02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慢心律、心律平、胺碘酮、倍他乐克等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2名作者独立收集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运用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对28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1.86,OR合并95%的置信区间为[1.37,2.52],Meta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9项研究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

    作者:何穗智;高学东;魏聪;欧顺云;邓卓燊;刘素芳;曾百乐;吴伟康;贾振华 刊期: 2010- 02

  • 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调查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腹膜透析患者服用中药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观察了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测定及分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腹透液中肌酐、尿素氮、尿量、透析剂量、超滤量、主观营养状况评估(SGA),计算患者的腹膜尿素清除率(腹膜KT/V)、残肾尿素清除率(残肾KT/V)、总KT/V(腹膜KTV+残肾KTV)、腹膜肌酐清除率......

    作者:王洪霞;李海玉;杨丛旭;余仁欢 刊期: 201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