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第8期文章
  • 邪实治肝胃与正虚补脾肾是中风病的基本证治规律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作者:丁元庆 刊期: 2001- 08

  • 《金匮要略》“趺蹶”条文辨析

    在研究众多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病名趺蹶进行了系统考证.......

    作者:曾庆祥 刊期: 2001- 08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100水平与中医虚实辨证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A1/B100比值与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比值.结果:①患者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②偏虚组的ApoA1下降,偏实组ApoB100上升,虚实并重组的A1/B100比值显著下降;......

    作者:李晓峰;林禾禧;黄伟贤;陈耀祖;江红;林求诚;吴水生;陈劲智 刊期: 2001- 08

  •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探讨新世纪中医发展之路

    HGP启动10年以来,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带动了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对医疗、医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就HGP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临床应用现代化研究及疾病预防三方面有可能产生的启示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海洲;刘诗怡;严灿;潘毅 刊期: 2001- 08

  • 略论甘温除热法的临床运用

    甘温除热法乃李东垣结合内经理论,针对阴火提出的治则,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病证,但凡辨证准确,收效甚佳.本文结合西医病名、检查手段和临床病案,从高热抗生素无效,肝炎发热,血液系统疾病发热,五官病证,小儿病毒性肠炎发热5个方面分析论述,提示了甘温除热法的辨证要点及临床运用规律.......

    作者:江瑞云;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1- 08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方法:205例晚期原发性肺癌,坚决要求中药治疗者、无化疗指征者列入中药组;其余为化疗组.中药组以积极支持疗法加中药治疗,化疗组以化疗加积极支持疗法.2个月为治疗周期.结果:中药组CR0例,PR7例(6.20%),SD79例(69.91%);化疗组CR0例,PR31例(33.70%),SD20例(21.74%).化疗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但中药组......

    作者:夏黎明;林起铨;呈飞雪;赅巧云 刊期: 2001- 08

  • 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nl细胞M1受体及其偶联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用[3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C-蛋白的结合活性,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QST对M1受体密度、[3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P<0.01),而QT无作用(P>0.05).结论: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

    作者:房才龙;胡雅儿;夏宗勤 刊期: 2001- 08

  • 脾阳虚对大鼠脾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脾阳虚和细胞信号传导的相关性以及脾阳虚时五脏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塑造大白鼠脾阳虚模型,底物磷酸化方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阳虚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01),而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温补脾阳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细胞浆中PKC活性(P<0.05).脾阳大鼠模型肾......

    作者:易杰;李德新;修宗昌;林庶如;夏淑杰 刊期: 2001- 08

  • 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补肾壮阳,益精健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96孔培养板和24孔培养板内分别加入0.2ml和0.4ml的4×105个/ml细胞,并在相应培养基中加入淫羊藿甙,终浓度分别为20μg/L、40μg/L、60μg/L,不加淫羊藿甙者作为对照.培养24h、48h、72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6孔板内放置盖玻......

    作者:刘素彩;孔德娟;赵京山;李恩 刊期: 2001- 08

  • 抗纤软肝冲剂药物血清对激活肝星状细胞表达Ⅰ型前胶原及TGF-β1 mRNA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用抗纤软肝冲剂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72h,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分析Ⅰ型前胶原、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冲剂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Ⅰ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抗纤软肝冲剂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是调控肝星状细胞的Ⅰ型前胶原及TGF-β1mRN......

    作者:杨玲;朱清静;张赤志 刊期: 2001-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