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我见
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整体观辨证施治,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体系,才能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使中医走向世界.而不可一味地用西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去研究中医学,违背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事倍功半.......
作者:董协栋 刊期: 2002- 08
-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
中医的证是病人的全身综合反映状态,是病因病理学之外的另一个临床医学范畴.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人类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文章从单纯状态病、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常见病的治疗、中医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张有和 刊期: 2002- 08
-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到静脉穿刺时,因小儿不予配合,使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下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对患儿及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田霞;马越 刊期: 2002- 08
-
试论发汗与汗出而解
在外感热病中,汗的状况对于判断疾病的病势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在外感热病中汗出而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也可能正是这一现象,使古代医家把汗法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些外感热病初起之时,通过发汗确可立竿见影,覆杯即安.但对多数外感热病用发汗的方法即使发汗也无效果,甚至导致病情的恶化.......
作者:何云长;何云锋 刊期: 2002- 08
-
浅谈中医药治疗失眠症
比较系统地回顾性论述了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和辨证施治,以期对临床诊治失眠有一定的裨益,对失眠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许兴涛;于峥;杨建宇;王国明;刘艳骄;刘洋 刊期: 2002- 08
-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考
中医学既有艺术性,又有科学性.否认其科学属性,仅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否认其艺术性,对中医药学的文学、艺术及人文的内容进行实验室直接验证显然是一条死胡同.试图用一种研究方法去研究透内容浩繁、多种学科交错、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中医学是不切实际的妄想.中医学的内容展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架构上,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犹为突出,认识这一点,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颇为重要.我们应以不同的......
作者:马路;刘红 刊期: 2002- 08
-
青蒿琥酯治疗肝癌的机理初探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癌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活性,甲基绿-派络宁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的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青蒿琥酯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肿瘤标本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机理可能为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癌细......
作者:吴理茂;赵一;王勤;张锡流 刊期: 2002- 08
-
子午流注开穴法释疑
子午流注开穴法虽有多种,然其开穴法之演进,实有其一贯的脉络.兹就阴日阴时开阴穴、阳日阳时开阳穴的阴阳呼应法则,检视古今子午流注开穴的方法与疑义,俾对古今子午流注开穴法做一统整性的思考.......
作者:蔡坤坐 刊期: 2002- 08
-
芳香化浊法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九香气雾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上,观察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九香气雾剂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ET含量,显著升高NO和CGRP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红;王中原;于震;王军 刊期: 2002- 08
-
新安医家继承发展金元四大家学说概要
金元时期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的学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性的里程碑,是明清时期产生其他流派及指导理论研讨、临床的主要学术渊源.......
作者:张玉才;李净 刊期: 2002- 08
动态资讯
- 1 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 2 明末医家顾逢伯学术思想探讨
- 3 孙一奎病证鉴别思想探究
- 4 中药解痛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研究
- 5 论刘完素对气化理论的认识与发挥
- 6 论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形成与发展
- 7 从肾论治更年期综合症
- 8 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40例临床观察
- 9 建国以来不同年代崩漏证候认识的动态变化
- 10 《伤寒论》辨证特色探讨
- 11 多针环刺法治疗肩周炎56例
- 12 七情致病心理社会因素探析
- 13 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
- 14 关于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15 2492例肝癌辨证分型临床报道的统计分析
- 16 浅析《内经》中痹证的辨证方法
- 17 基于WHO版和世中联版两大国际标准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对比研究
- 18 田淑霄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
- 19 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质的相关性研究
- 20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