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
血瘀证是中医常见的临床证型之一,兹将血瘀证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兰凤;王阶 刊期: 2003- 01
-
中医药促进细胞凋亡机理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在中药促进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收集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中医药促进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学军;杨叔禹 刊期: 2003- 01
-
更年康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常见症候群,重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自1999年以来笔者拟定了更年康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跃;周映华 刊期: 2003- 01
-
论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一论中药四性与现代化学的统一
化学元素具有四性.一般而言,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的元素为寒,接受电子而放出能量的元素为热,元素四性是由元素原子外层电子的给出或吸收数量所决定的,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为寒,非金属元素易接受电子为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性有强弱不同,电子得失有难易不同,故元素有寒凉温热四性.元素性质具有周期性,元素四性也具有周期性,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中药四性也同样具有周期性.......
作者:盛良 刊期: 2003- 01
-
试论《妇人规》的孕育观
二卷是明@张景岳的妇科专著,其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就中的孕育观作一归纳.......
作者:孟延兵;尤昭玲 刊期: 2003- 01
-
复方配伍研究探讨
方剂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主要形式,是辨证论治中理法的具体实现者.组成方剂的药物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综合起来发挥作用.......
作者:范颖;马骥 刊期: 2003- 01
-
四氧嘧啶和熟地诱导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初探
目的:用四氧嘧啶和熟地诱导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糖尿病模型组(B)、糖尿病模型+熟地组(C)、熟地组(D).首先给B、C组ip四氧嘧啶,使其成为糖尿病模型,待血糖稳定后(3d),给C组和D组灌服熟地,持续2周.在此期间,测定各组大鼠胃MMCⅢ运动收缩波振幅、胃排空率、血糖水平、体重、摄食量.结果:C组与其他几组比较,胃MMCⅢ期运动振幅、胃排空率......
作者:孙泽庭;吴光炯;隋艳华 刊期: 2003- 01
-
信徵广雅——庆贺《中医文献辞典》出版
......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3- 01
-
对大鼠幼鼠背部膀胱经上缝隙连接分布状况的初步研究
目的:从微观上检测大鼠幼鼠背部膀胱经表皮细胞层的缝隙连接在经脉线上与线外差别,为阐明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硝酸镧示踪法,在超微结构水平,对10只大鼠幼鼠背部膀胱经上和经外对照区表皮细胞层缝隙连接做了比较性研究,并用生物体视学中的方网格和平行线两种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体视学测量.结果:发现经脉线上和经脉线外对照区表皮细胞层缝隙连接的二维、三维8个参数均差异明显(P<0.001,F检验)......
作者:袁冬;朱蓬第;祝总骧;徐瑞民 刊期: 2003- 01
-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结合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理论,作用于相应经络、腧穴而获得奇妙疗效,为中医优势之所在.......
作者:隋毅;聂赞 刊期: 2003- 01
动态资讯
- 1 从“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探析“瞑眩”
- 2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镜合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 3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 4 栝楼甘草颗粒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肺组织和血清TNF-α、IL-6、MCP-1、INF-γ及IL-10含量的影响
- 5 中医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策略和设想
- 6 试述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疲劳综合征之异同
- 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 8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现状
- 9 二十余年中医药在肾移植中的实验研究概况
- 10 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分析
- 11 万密斋疾病诊疗特点探析
- 12 穴位埋线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 13 论经络与血脉的源流异同
- 14 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5 丹参注射液对退变颈椎间盘影响的实验研究
- 16 瘀热相搏证在难愈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 17 一种适宜针刺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研制
- 18 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
- 19 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药动学及肝损指标的影响
- 20 癌痛从痰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