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从时空观释肾为先天之本--兼与张光霁、李如辉同志商榷
把肾为先天之本简单地理解为代与代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其根源在于对中西医理论的差异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把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混同为西医的遗传.以时空观为视角对中西医理论体系进行了宏观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肾为先天之本的深层内涵进行了阐释.......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03- 10
-
试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
全楷体在传统寸关尺诊脉的基础上,提出寸上脉与头颈、尺下脉与双下肢的对应关系,采用九部诊脉法,论述了脉诊与人体从头至足的对应关系,提出了脉诊同身寸的观点.论述了各部脉象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关系及各部脉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临床辨证施治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中医临床治愈标准除症状消失外,脉象也应恢复正常的观点.论述了脉诊对辨别疾病轻重缓急、确立治疗大法及疾病转归预后养生调护的指导意义,对大量临床病......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03- 10
-
中医药信息学与虚拟人体
1历史的回顾回顾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医药领域应用的往事,虽然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在我国医学界起步较晚,但是在中医领域可以说是较早的.早在70年代初,由于对中医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深入,在实验中遇到大量的生物电信号数据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作者:施诚 刊期: 2003- 10
-
一种检测端粒DNA重复序列相对长度的新方法-PCR法
目的:为了观察补肾益精方药对端粒DNA重复序列长度的影响,创建一种新的简便的测定端粒DNA重复序列相对长度的方法.方法:其原理是端粒DNA重复序列越长,其扩增产物越多,反之就少.根据端粒DNA重复序列,设计合成特殊的引物,引物1为5′CCCTAA3′,引物2为5′,TTAGGG3′,同时使用Taq和PfuDNA聚合酶,对端粒DNA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端粒DNA重复......
作者:张杰;李涢;崔成德;徐琦 刊期: 2003- 10
-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研究中诊断指标选择的初步探讨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尚未建立公认的、规范的对动物模型肾阳虚证的评价标准.总结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包括症状、病因、治疗、客观指标、相关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模型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指标的一个规范化的设想,从一般状态观察及试验检测、客观指标、药物反证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模型的诊断,为今后肾阳虚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陈英华;欧阳轶强;孙琪;陈嘉;邹移海 刊期: 2003- 10
动态资讯
- 1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与功能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 2 基于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下的中医文化缺省及其英译探析
- 3 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进展
- 4 编次分类方法在《内经》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思考
- 5 蔡连香治疗宫腔黏连的思路与经验
- 6 风药在久泻治疗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 7 吴颢昕治疗糖尿病经验
- 8 中医药序贯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 9 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房纤颤、左房内径及心脏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
- 10 肝郁证元素在建立多囊卵巢大鼠模型中的干预作用
- 11 《本经》药物效用记载发微
- 12 核因子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
- 13 中医药信息学与虚拟人体
- 14 新加沙参麦冬汤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 15 WHOQOL-BREF量表对中风急性期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评价
- 16 冠心病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第一内含子增强子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 17 平人四时脉年节律研究
- 18 《诸病源候论》面部官窍望诊理论探讨
- 19 女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 20 论情志病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