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沈绍功应用调肾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心得
沈绍功教授从医40余年,是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其祖上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跟师学习期间,对老师运用调肾法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有颇多体会,现将老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做一小结.......
作者:沈宁 刊期: 2005- 12
-
薛伯寿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经验
薛伯寿是我国著名老中医蒲辅周之高徒,精通经典,推崇仲景学说而旁及各家,常谓、理详法备,为方书之祖,临床证治准绳.从医近五十年,以善治热病及内、妇、儿疑难杂证而著称,经验丰富,善用经方,对妇科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铭心,现将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作者:罗艳;蒲永文 刊期: 2005- 12
-
补骨脂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对14种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C18(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8nm.结果:得到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补骨脂指纹图谱,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的指纹图谱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作为补骨脂药材鉴别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秋海;丁家欣;张玲;刘泓 刊期: 2005- 12
-
HPLC法测定桑叶药材中槲皮素-3,7-二氧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药材中槲皮素-3,7-二氧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4mm);检测波长为257nm;流速为0.8ml/min;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二乙胺(25:75:2:0.2).结果:此条件下槲皮素-3,7-二氧葡萄糖苷与其他组分能够得到很好分离.槲皮素-3,7-二氧葡萄糖苷在0.4~2.0ug间呈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方法重现性......
作者:范斌;刘泓;杨亚莉 刊期: 2005- 12
-
《金匮要略心典》辨治思想探析
尤怡,字在泾(不详~公元1749),江苏吴县鹤山人,清代著名医家,号鹤年、拙吾,晚号饲鹤山人[1].怡父有田千亩,至怡中落.贫甚,鬻字于佛寺.但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性格沉静,淡于名利.自幼习医,毕生博览群书,猎取众长,造诣精深,凡治病悉本仲景,屡获奇效,他尊经法古,但其食古能化,不拘泥于古说,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灵活变通.......
作者:丁海涛;王君 刊期: 2005- 12
-
试论治燥剂的归属
作为方剂正式分类,治燥剂始于清,并持续延用至今.我们认为治燥剂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没有必要,而且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与重复.应该将治燥剂从方剂分类中取消,即轻宣外燥剂并入解表剂,滋阴润燥剂归入补阴剂为妥.这样,既不违背中医治燥总的原则,也符合方剂归类的一般规律.......
作者:初杰 刊期: 2005- 12
-
近50年中医教育机构发展史略
自古以来,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家传师授,及至近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曾创办过各种中医学校,主要是由一些热心中医教育的开明人士兴办,因力量单薄,难成规模.而国民政府对中医事业采取歧视政策,未曾给予中医教育以支持.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医药学教育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作者:余永燕 刊期: 2005- 12
动态资讯
- 1 《黄帝内经》核心文化术语“神”的词性分类与语境差异化英译研究
- 2 从《中外卫生要旨》看近代岭南医学养生思想的变迁
- 3 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影响的研究
- 4 针刺健康志愿者太溪穴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 5 浅谈《本草纲目》对药物外治法的贡献
- 6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研究的若干思考
- 7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衍寿治疗眩晕辨证用药规律探讨
- 8 通络醒脑泡腾片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 9 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构想及对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启示
- 10 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MMP-1的影响
- 11 张锡纯应用芍药特色初论
- 12 防风通圣散临床新用
- 13 王佩娟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总结
- 14 再谈“君药”
- 15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在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 16 通脉宁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 17 试析体质偏性与六淫致病的关系
- 18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进展
- 19 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应用研究
- 20 椒目栝楼汤化裁辨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