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历代失眠方中安神药配伍使用情况分析
从历代中医文献中发现,安神药的使用是失眠方区别于其他方剂的主要特点,安神药与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反映了失眠方药的基本组方规律.因此,分析历代失眠方中安神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更好地把握失眠方的配伍规律.......
作者:宋咏梅 刊期: 2005- 09
-
中国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与早期中医食疗文献的研究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化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的作用,有可能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提供线索并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为线索,对我国早期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
作者:陈沛沛;孙玲 刊期: 2005- 09
-
医学访谈与中医问诊
对医学访谈的概念、重要性及应用技巧等进行概述,并对中医问诊系统在临床中的独特优势进行简要阐述.提出以人为本,重视患者的利益,使医学访谈既达到收集资料的作用,以判断病情症结,而且能起到心理疏导与治疗的目的.......
作者:陈泽涛;张彬 刊期: 2005- 09
-
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的建议
辨证论治机理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小鼠.通过我们长期的研究和观察,初步建立了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该标准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类似于问诊采集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始病和治疗经过、饮食情况、脏腑病位;(2)闻诊采集的内容;(3)望诊采集的内容,包括自然望诊、胖瘦、小鼠旷场自主活动计数、爪和尾显微拍照后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内容,涉及类似望形体状况、望形体虚实、望形体神、望形体寒热、望运动步态、望精力、望毛......
作者:方肇勤;潘志强;付晓伶;卢文丽;陈晓;汤伟昌;阚卫兵;许敏 刊期: 2005- 09
-
基于聚类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证候诊断的研究
目的:优化中医证候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法.方法:提出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径向基(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利用聚类分析确定RBF神经网络隐层的参数,运用小二乘确定RBF神经网络输出层的参数.结果:通过模型检验,证候诊断模型判准率比BP网络模型判准率高;证候诊断模型训练速度比BP网络模型快.结论:基于聚类分析的RBF神经网络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研......
作者:李建生;胡金亮;余学庆;王明航;王永炎 刊期: 2005- 09
-
人群体质分类80例抽样调查分析
人群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诊断的要点,东武李济马先生在著中创四象医学而有所发展.体质医学也是四象医学的精华,为了考察和发现人群体质分类规律,我们调查组在图们市月清乡人群进行了随机抽样80例的39项调查.统计分析中≤者占大多数,<占少数.......
作者:朱寅圣;崔光革;柳振宇 刊期: 2005- 09
动态资讯
- 1 芥葶二丑汤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8例临床分析
- 2 基于方剂文献的蒲黄生熟异用分析
- 3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 4 载脂蛋白A5、C3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血脂浓度的影响
- 5 伤寒之“胃强脾弱”探骊
- 6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浆LPO、SOD的影响
- 7 补肾调经方药对人着床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 8 劳绍贤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 9 头穴留针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10 益心解毒方对Ameroid缩窄环致气虚血瘀小型猪证候表征的影响
- 11 康脑神颗粒对脑缺血大鼠内皮素及脑组织钙含量影响的研究
- 12 研制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效测评量表的意义
- 13 通督升阳法论治鼻渊病理论探讨
- 14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
- 15 络气郁滞证候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6 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规律的文献分析
- 17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 18 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 19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
- 20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静脉滴注阿托品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