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浅议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中医病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对于这种致病因素古代医籍上无从考证,如何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它们,值得探讨.笔者试图从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一些特性及治疗方法中反推出它们的中医病因,以便将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郑红刚;朴炳奎 刊期: 2007- 10
-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脉诊方法丰富多样,虽然后世尚未对其脉诊种类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等.在临证中,每一脉法所主疾病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依据不同疾病性质和部位灵活运用,多种脉法并存,丰富了中医学脉学理论,为使脉法从多元性向一元性转化、由遍身诊法向独取寸口诊法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王敏;杨春萍;盛岩松 刊期: 2007- 10
-
试论《伤寒论》中的误治与变证
《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原文达130条之多,并对误治结果提出了补救措施与治疗方药,意在使人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中医临证常与变的内在规律,做到知常达变,处变不惊.......
作者:陈明 刊期: 2007- 10
-
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的研讨
对2002~2007年间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中医骨伤科的起源与学派分类,对先秦、汉代、晋唐、宋金元、明清、近代的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思路.......
作者:方东行;施杞;徐敏 刊期: 2007- 10
-
中医理论对藏医、蒙医理论的影响
汉、藏、蒙各民族由于分布居处的环境和语言、宗教、文化的不同,长期以来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和血缘关系,不仅在宗教、文化方面相互影响,而且在各自独特的医学体系中也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下面谈一下中医理论(汉族医学)对藏、蒙医学的影响.......
作者:王滨 刊期: 2007- 10
-
中医脂毒、瘀毒与易损斑块关系的理论探讨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周明学;徐浩;陈可冀 刊期: 2007- 10
-
中西医关系的科学与文化分析纲要
医学既属于科学范畴又属于文化范畴,中西医的差异既有科技方面的问题,更有文化方面的复杂性.就中西医关系而论,如仅就科技层面讨论,只能得出若干直接简单而表面的结果,然而科技毕竟与其文化母体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由此,要真正认识中西医学的关系,进而寻求解决中西医差异,谋求中西医的统一,就不得不从科学与文化两个维度着眼.......
作者:常存库 刊期: 2007- 10
-
代谢综合征的五脏论治
医学界很早就对糖尿病、肥胖、脂质异常和高血压等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进行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S).......
作者:魏军平;刘芳 刊期: 2007- 10
-
昼夜节律对健康青年脉图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昼夜生物节律对脉图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青年进行昼夜(7:00~22:00)脉图观察.结果:昼夜脉图参数有明显变化,脉形呈现由平、滑到平弦再到弦的变化过程,脉位呈现由浮到沉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段中13:00、22:00两个时段的脉图参数变化明显.......
作者:包怡敏;许家佗;孙鸿杰;任宏福 刊期: 2007- 10
-
滋肾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为2003年10月~2004年11月深圳市中医学院内分泌科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作者:高允珊;李惠林;赵恒侠;汪栋材 刊期: 2007- 10
动态资讯
- 1 孙思邈养老思想探析
- 2 鸡鸣散的临床应用
- 3 肝癥口服液含药血清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 4 化痰、温阳法对慢性应激大鼠IL-1β、IL-2及下丘脑CRHmRNA、垂体ACTH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期的临床研究
- 6 从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谈中医学的形神治疗观
- 7 八味锡类散与锡类散之鉴赏
- 8 中药脑络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与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影响的分期观察
- 9 盗汗小儿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 10 一种运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 11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
- 12 和胃汤对FD患者的胃排空疗效观察
- 13 推拿在胃下垂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14 八桂针灸流派刍议
- 15 赵国岑应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
- 16 中医胃脘痛的25个临床特征
- 17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 18 黎烈荣运用桑叶治疗更年期崩漏经验
- 19 抑郁症从升降理论辨证的探讨
- 20 周世印治疗湿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