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第11期文章
  • 试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辨证特点及贡献

    1简介为金·刘完素所撰,1卷.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刘氏自序及所载,其成书约在大定十二年至二十二年间(公元1172~1182年).......

    作者:周国琪;李海峰 刊期: 2009- 11

  • 《内经》思维方式及特点

    总结作为主导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10个特点(而非优势或缺陷),即意象性、整体性、时行性、易简性、感应性、境域性、常变性、体悟性、能动性、框架性.认为研究的意象思维,应从意象思维的现象本身入手,通过中医临床体悟而将其过程(现象)掌握,并将其运动规律概括,以临床疗效加以印证.......

    作者:王中杰;苏晶 刊期: 2009- 11

  • 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探讨

    帕金森病是老年期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缺乏根治方法.从肾与脑的生理和病理关系入手,提出肾虚血瘀是老年帕金森病发生的根本,运用补肾活血法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杨明会;李敏;窦永起;刘毅 刊期: 2009- 11

  • 试论机体免疫与中医肿瘤学

    机体免疫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医学探讨的重点,究竟人体对肿瘤有没有免疫力?早在20世纪初,Ehrich就预言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作用.长时间的研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恶性肿瘤的自然消退,带瘤延年,原发性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的消退,以及肿瘤尸检发病率的发现,表明由于机体的免疫抵抗力,肿瘤可以在生前不表现任何症状.......

    作者:吴秋玲;孔庆志 刊期: 2009- 11

  • 病毒性心肌炎古代文献理论梳理及中医药辨治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大多数患者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常见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头晕、乏力等症状.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疗效.......

    作者:刘寨华;张华敏;唐丹丽 刊期: 2009- 11

  • 壮医防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壮族是我国人口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为本民族的繁衍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蓝毓营 刊期: 2009- 11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位、病性证素.方法:选择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等,运用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性证候要素有气滞、气逆、湿、热、阳虚、阴虚、气虚、血瘀等,病位证候要素有肝、胃、脾、肾等.......

    作者:丁霞;王万卷;金贤国;李晓林;刘敏;高树彪;杭海燕;文智英 刊期: 2009- 11

  • 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四逆散原为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的热厥证而设,后世多将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疏解少阳之剂,并化裁出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著名方剂.笔者喜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兹将个人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力强 刊期: 2009- 11

  • 中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学预防方法探讨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疾病.中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为22%~75%~([1]).......

    作者:王少松;王普京;张雪 刊期: 2009- 11

  • 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侵犯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属于中医痢疾、泄泻等病证范畴.......

    作者:朱立;王新月;于玫;安贺军 刊期: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