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传统动物药鳄鱼血的免疫效应和安全性研究
目前对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进行了挖掘和创新的应用,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相对来说对它们的研究是薄弱的,尤其是安全性评价方面.本文拟就日见普遍人工养殖暹罗鳄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鳄鱼从中医药历史使用来看鳄鱼血和内脏可以当作药物来治疗过敏、哮喘等疾病,也可以延年益寿,但食用鳄鱼血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服用鳄鱼血对大鼠的肝肾功、血液值及血清生化值、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服用鳄鱼血是安全的......
作者:王平;李伟琦 刊期: 2011- 12
-
连云港地区12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查
目的:研究连云港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采用王琦教授9种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1232例纳入者的中医体质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纳入者的体质差异.结果:平和质占0.2%,偏颇体质占99.8%,偏颇体质兼夹普遍存在,男女体质分布不同.结论:该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作者:乔寒子;邢厚恂;许红;张丽华;宁倩;黄文婷;桂吟哲;蔡业峰 刊期: 2011- 12
-
医学中的健康与疾病概念——对2006年中医废存大论战的哲学反思
为了从历史及哲学的角度分析2006年中医废存大辩论的根源,本文从中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入手,讨论中国古典医学、老庄哲学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以及西方爱利亚学派、笛卡尔机械论、还原论和经验主义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从而认为对在不同哲学框架内建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首先厘清各自的哲学前设,这决定了不同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向.......
作者:高音;吕爱平 刊期: 2011- 12
-
谈日常生活中的中医之道
大道至简,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中医之道,然而老百姓却日用而不知.该文从天人相应、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方面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从中参悟中医之道,旨在使人们认识到“道法自然”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引导人们了解中医并更好地运用中医.......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1- 12
-
养阴清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70%慢性活动性病人为阴虚内热型,养阴清热法为治疗慢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第一大法.养阴清热中药通过免疫抑制、抗炎、抗纤维化等多重药理作用和机制改善SLE患者症状,控制病情.......
作者:黄慧萍;苏晓 刊期: 2011- 12
-
近10年来《内经》阴阳升降理论研究进展
《内经》的阴阳升降出入理论经过千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效的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诊疗,笔者将近十年来对“阴阳升降理论”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分别从《内经》阴阳升降理论如何指导天地、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营血、临床辨证论治等认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勤磊;周国琪;赵心华 刊期: 2011- 12
-
唐宋时期内伤杂病证治研究
近15年来唐宋时期内伤杂病证治的研究,集中在挖掘医学理论的深化和方药的不断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把唐宋时期作为中医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角度,进行内伤杂病系统比较研究者鲜见.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唐宋时期内伤杂病证治应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恢复唐宋医学的本来面目及现代内伤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作者:郝军;严世芸 刊期: 2011- 12
-
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与述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多发病.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罹患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位于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据调查估算,2006年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罹患骨质疏松症;中国卫生部2002年至2005年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为8.8%,名列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第三位.......
作者:刘儒鹏;荣培晶;Gary Guishan Xiao 刊期: 2011- 12
-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挖掘需求与数据前处理方法
为保证“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等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的数据完整准确、高度结构化和利于分析,首先对于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模板审核、数据录入、合并解析.其次经过ETL转换、合并、抽取等过程,实现对各家医院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导入细节数据仓库.通过人工和工具筛查并修改数据,终取得高质量的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目标服务.......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雪忠 刊期: 2011- 12
-
基于“药性、药能”寒温并用法治疗流感的研究策略
流感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临床上以清解之法为治疗常规.笔者认为流感非独为热毒,亦有寒毒为病,倡导寒热并用的治则.遵循中医学整体现的辨证原则及现代研究进展,认为寒温并用治法的研究,应从“药性”、“药能”两个角度来诠释,借助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病毒诱导免疫损伤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两条途径,从整体到局部系统地评价寒热并用法在流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朱海燕;张华敏;颜乾麟 刊期: 2011- 12
动态资讯
- 1 陕西省麻疹发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
- 2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疏四君汤的作用观察
- 3 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 4 肺癌和乳腺癌证候分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分析
- 5 清宫遗存孤本医籍考
- 6 龙沙克感胶囊治疗普通感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 7 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ALI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LDH含量的影响
- 8 中医治疗脑梗塞研究近况
- 9 温阳化饮方对哮喘病寒饮蕴肺证大鼠BALF中IL-4和IFN-γ的影响
- 10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 11 高脂血证脏腑病机的研究进展
- 12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现代诠释
- 13 狼疮肾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 14 热敏灸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保护素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 15 中医药时代的需求与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在2015年8月中华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9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 16 醒脑启智胶囊药物血清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 17 刍议独取寸口诊法与肺经的联系
- 18 5种中药不同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比较研究
- 19 动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
- 20 宣肺通腑方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D 14、MyD88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