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从《黄帝内经》五脏气血论述探讨抑郁症发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属中医情志病范畴.《黄帝内经》指出,情志与五脏气血密切相关,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及当前对抑郁症发病的认识,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是由于气血亏虚,气机逆乱,损伤脏气,影响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所致,而反复刺激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玉梅;刁作彬;薛欣;李海玉 刊期: 2012- 09
-
浅论痰瘀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角度探讨痰瘀毒邪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明确痰瘀毒邪作为肝癌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现代医学客观依据及阴阳理论,推演出“恶气”作为痰瘀毒邪与肝癌之间桥梁,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动力,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书杰;张永琴;韦艾凌 刊期: 2012- 09
-
肾精盛衰的外在征象
肾精即肾所藏之精,来源于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濡养,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并生髓化血、化生肾气,是肾功能活动的基础物质.肾精盛衰的征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状况;骨与齿的发育、坚固度及齿的光泽度;发的浓密度与色泽;腰膝与足跟是否强健灵活;面部颧与颐、颏的色泽;尺脉是否沉而有力;耳、二阴与瞳孔的形态与功能;舌根的颜色、荣润度及舌苔状况:血液、唾液、尿液的生成与代谢;肾的纳气功能以及智......
作者:师双斌;郑洪新 刊期: 2012- 09
-
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古代文献研究
目的:对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方法:采用《中华医典》第四版为文献检索工具,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补肾泄浊法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疗大法.补肾泄浊古代方药拟方较多,剂型丰富,使用方法多样.结论:古代补肾泄浊方药的现代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张蕾;刘旭生 刊期: 2012- 09
-
疫病诊法理论探讨及其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
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在中医疫病理论与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普通诊法理论相比较,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从望、闻、问、切诊4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医疫病诊法理论特点,认为中医疫病诊法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尤重舌诊;通过望诊和闻诊重视对神志的诊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重视对津液耗伤的判断;通过脉诊、舌诊重视对疾病传变的判断,指导临床用药等等.并系统总结各诊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临......
作者:杜松;彭鑫;李菲 刊期: 2012- 09
-
浅议象思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中的应用
象思维为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运用中医学的象思维,以“象”为工具,结合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生理病理认识,认为胰岛素对人体的作用与中医学中脾肾两脏的部分功能有相似的象,以脾肾两脏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的切入点,可将其分型为:痰湿困脾证、脾肾两虚证、津亏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
作者:刘娇萍;曹继刚;邹小娟;左新河;陈如泉 刊期: 2012- 09
-
“气一元论”解析
从中医学角度并吸纳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基因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解析中医“气一元论”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科学性,对中医的发展及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具有启迪作用.......
作者:王雷;赵桂芝;李春巧;鞠翡翡;王鑫 刊期: 2012- 09
-
房颤脉的中医相关脉象研究
目的:规范房颤脉的相关脉象.方法:选取100例房颤病人以脉率的多少分为3组,即脉率>100次/min,脉率60~100次/min和脉率<60次/min者,诊其脉象与中医历代脉学著作记载的相关脉象如散脉、涩(短)脉及解索脉等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脉及怪脉的解索脉.结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min,相当于散(涩)脉与怪脉的解索脉;慢性持续......
作者:李冬梅;金栋;杜宝良;高海华 刊期: 2012- 09
-
杨士瀛五脏相关理论浅析
南宋医家杨士瀛注重对脏腑理论的阐发和临床运用,其在《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的基础上,参学百家,将脏腑理论与气血理论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五脏相关理论十分重视.其代表著作《仁斋直指方论》所列诸门病证,常从五脏相关角度进行阐发,特别是对脾肾、肺肾、心肾、心脾相关性的阐发颇有特色,对后世医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2- 09
-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学病因与发病研究
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中医界积极应对,从临床表现到传变规律,从病机特征到运气分析,从辨证论治到经验总结,中医学者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积极探索防治规律.综合公开发表的文献,深入研究各临床医家的诊疗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中医学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因与发病的认识,可以从温病学说、瘟疫学说和运气学说三个角度和方面展开.......
作者:翟志光;侯石 刊期: 2012- 09
动态资讯
- 1 热灸对直结肠伤害性扩张抑制效应的脊髓机制研究
- 2 健脾补肾治遗尿108例临床观察
- 3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 4 从“风痰瘀毒”论治三阴性乳腺癌
- 5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关节围刺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 6 《诸病源候论》痰病论括要与发挥
- 7 复方青黛胶囊联合舒肝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研究
- 8 薛伯寿教授活用调肝诸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举隅
- 9 中医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 10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 11 胰炎灵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水肿型胰腺炎46例
- 12 从“肝脾病位、痰瘀病性”论治桥本甲状腺炎
- 13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 14 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关系探讨
- 15 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
- 16 活血化瘀药对脑挫裂伤血瘀证的疗效机制研究
- 17 从伏邪学说论治慢性荨麻疹的思考
- 18 络气郁滞内皮功能障碍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9 气郁体质对男性不育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20 《针灸甲乙经》中《明堂》重言词义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