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护场理论探微
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判断疮疡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种理论.本文依据电子版中华医典检索结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进行核对,对扩场理论的提出、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整理,归纳护场形成后的临床表现,讨论护场与应、应候、满天星之同的关系,探讨围刺治疗在促进护场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于秀辰;孟艳娇;丁千;雷超奇;赵谏 刊期: 2013- 11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 11
-
张锡纯“大气下陷”理论探析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氏宗经典之旨,结合临床经验完善了“大气”理论体系,从中西医汇通角度阐述大气生理功能,详细分析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类证鉴别,并提出大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和常用方药,为指导后世治疗多种内科痰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玉辉;杜松;尹玉芳 刊期: 2013- 11
-
《内经》气病理论探幽
《内经》将气病分为气郁、气逆、气乱、气消、气闭、气下六类,在不同篇章论述了其发生机理及表现,认为情志内伤是气病发生的主因,气病关乎五脏与血病常并见,此为后世气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田丙坤 刊期: 2013- 11
-
试论象思维在探索脾藏象现代物质基础中的应用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象思维的功能象着手,由“意象”反推“物象”,即从中医脾的功能象来探索其现代物质基础并得出结论:中医脾藏象的现代物质基础应该包括参与一切撮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食物、水、药物等)在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的物质总和,即与之密切相关的消化和吸收系统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作者:曹继刚;邹小娟;刘娇萍 刊期: 2013- 11
-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老年齁喘证浅谈
清代医家黄元御,潜心研悟岐黄之术,精研古圣经典,在其学习和临床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性,而其关键在于中气的升降.“中气一亏,阳衰土败,脾虚寒湿,则升降悖逆,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清浊相干,或水火不交,从而诸病丛生”.具体来讲对齁喘病证的诊治就有其这些学术特点的体现,认为齁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治疗用自拟方剂紫苏姜苓汤,治疗效果极佳.......
作者:马杰 刊期: 2013- 11
-
张仲景脉学特色探讨
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依据,阐述了其脉学精华,包括诊脉当取太过不及、以脉辨证、凭脉用药,以脉言病机、病证,以脉定六经、脏腑,以脉断预后、难易,脉有真假等内容.......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13- 11
-
浅析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
目前国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这些药物在控制流感流行和减轻疾病进程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牲[1].而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其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普济消毒饮一方以配伍得当、用药精准著称,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 11
-
解读“在卫汗之可也”之“卫”、“汗”
“卫”、“汗”为卫分证治疗的关键词,常与《伤寒论》中表证、发汗等同,通过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类似词句对比研究,认为“在卫汗之可也”之“卫”应释为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证候类型,“汗”应解为辛凉、清解疏卫法.......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3- 11
-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作者:苏永强;刘斌;董福慧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 2 能量代谢重编程促进衰老-肿瘤发生的病机探讨
- 3 朝医四象体质人群不同类型肥胖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 4 甘肃现代针灸代表性医家学术思想概论
- 5 以护场辨营卫浅探
- 6 《经方例释》阐释经方的方法与特色初探
- 7 史宏中医辨治少弱精子症经验
- 8 初探“清上畅中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
- 9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不同机制的研究现状述评
- 10 传统针刺及其加用腹针疗法对缺血性卒中致假性球麻痹影响的比较研究
- 11 张锡纯应用龙骨、牡蛎经验举隅
- 12 抗纤Ⅰ号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13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缺损临床分析
- 14 人参强心滴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 15 通络中药结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 16 中药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0例临床观察
- 17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 18 达原饮在疫病治疗中的运用
- 19 蛰虫对肝纤维化大鼠IV.C、LN、HA的影响
- 20 饮食致病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