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阳痿“痰瘀互结、毒损宗筋”理论思维与创新
“痰瘀互结,毒损宗筋”的思维,首重宗筋的功能改善,摒弃了惯有的思路,通过荣养宗筋而纠正宗筋驰纵,治疗阳痿,能有效的改善阴茎勃起障碍.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血管病变为主,以动脉硬化为病变特征,导致阴茎勃起障碍,所以有必要针对血管病变提出中医的诊疗思维.......
作者:贾海骅;姜琳;韩学杰 刊期: 2013- 04
-
“天人相应”中医学的宇宙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对人与大自然空间与时间相联系的整体认识,也是中医学的宇宙整体观.天地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内经》对此已有不少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阐述了春夏秋冬对心理的影响等,《灵枢经》以昼夜阴阳的卫气运行变化来说明睡眠规律等,还有其他论述散见于中医学的著作中,它们都是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联系来有效地维护健康与预防疾病.......
作者:张振华;杜渐;王昊;邵祺腾;李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 04
-
关于“单行”涵义的再探讨
“单行”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有单行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然《本经》并未对单行做出具体解释,也未明确指出临床使用原则.因此,后世对此做出诸多解释.本文对当今通行的“单行”是用单味药治疗单一疾病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本经》原意,并通过语言逻辑学的分析,以及对各家方药的理解,推断广义的“单行”,既包含药物的单独使用,也包括药物合用后,彼此之间各司其职,对他药的功效、性味及毒......
作者:黄斌;魏震 刊期: 2013- 04
-
浅析中医皮肤学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概括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特性,以数术的方式力图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本文就中医皮肤学中有关气候、时间、空间与人体皮肤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从五行学说角度作一探析.......
作者:郑振镐;何泉泉;赵嘉英;金志莲;周国琪 刊期: 2013- 04
-
应用中药调理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应用中药调理方式对患有月经失调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月经失调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用中药调理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月经失调疾病控制效果、止血效果、调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表现积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调理方式对患有月经失调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
作者:王晓枚;龙春尧 刊期: 2013- 04
-
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及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痰温体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痰湿体质人群早期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及平和质的人群中,各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2组观察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做对比研究.结果:痰温质组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刊期: 2013- 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时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IFN-r......
作者:王广;王维兴;呼铁民;张继伟;田甜;黄武 刊期: 2013- 04
-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 04
-
奥沙利铂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以血痹论治析
周围神经病变为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麻木及感觉异常,其显著特征就是远端肢体麻木遇冷加重,得热则缓,符合“血痹”的特征表现,以血痹的专属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血痹的生物学特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其效应靶点为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并可促神经细胞修复.......
作者:曹鹏;李松林;霍介格 刊期: 2013- 04
-
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辨证中的意义.方法:以102例CAG病例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观察舌象特征及胃黏膜幽门螺旋菌(Hp),分析CAG各证型舌象差异.结果:CAG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脾胃虚弱型以淡白舌多见,脾胃湿热型以红舌为主,胃阴不足型出现红舌或红绛舌,肝胃不和型可见淡红舌,胃络瘀血型见紫(暗)舌.舌苔:薄白苔多见于早期或恢复期;舌苔黄腻或变为......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王玉臣;丁明;李晶晶;陈雪姣;胡珂;程绍民;郑绍勇 刊期: 2013- 04
动态资讯
- 1 张志远小青龙汤用法用量之巧
- 2 慢肾安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70例临床观察
- 3 活血化瘀药对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模型伊文斯蓝表达的影响
- 4 成肇仁从气血水论治下肢静脉曲张经验探微
- 5 走出求同的怪圈--对中医现代化可能性的质疑
- 6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联合中药熏蒸对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的影响
- 7 中风病毒损脑络与复杂网络性
- 8 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
- 9 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和用药规律文献讨论
- 10 末端病现象的规律性探讨
- 11 小剂量西洋参联合卡托普利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 12 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 13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新解
- 14 育胎灵煎剂对脾肾亏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15 川芎嗪临床应用之浅谈
- 16 豆腐果苷素胶囊对大鼠自主活动影响的初步观察
- 17 中药野艾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研究
- 18 论服药时间对山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19 治痰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 20 《伤寒论》论治失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