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11期文章
  • 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炎症因子上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CRP、MM......

    作者:万冬宇 刊期: 2014- 11

  • 半夏泻心汤加减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检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NERD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6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9例)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估患者症状,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

    作者:王纪云 刊期: 2014- 11

  • 热敏通道理论与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肉桂的主要功效之一.根据热敏通道原理,肉桂中的肉桂醛是寒通道TRPA1的激动剂,具有清热的特性能够清火,而肉桂醛也能通过大脑激活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产生全身的热感,而有温阳作用,二者功效的叠加产生了引火归元药效.......

    作者:赵红霞;高琳;杨桢 刊期: 2014- 11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的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判定,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种特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容忍度及VIF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各体质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能够使用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郝燕;王鹏 刊期: 2014- 11

  • 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分析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我国亚健康人群的不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群众对保健养生需求明显增加.而目前我国的保健市场混乱无序,保健与医疗界限不清,如何在政策上界定二者在行为主体、活动范围、实施路径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促进医疗保健与非医疗保健的协调发展,规范养生市场,将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是发......

    作者:张玉辉;于峥;杜松;刘理想;金香兰 刊期: 2014- 11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展,也给中医药研究领域以示范和启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证候等研究中,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去研究和探讨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的机制,从而阐明中医证的内涵及在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促进中医和西医的紧密结合......

    作者:牛晓红 刊期: 2014- 11

  • 神经系统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及与中医的关系

    对包含有各种肿瘤和神经关系、中医同自主神经关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神经特别是自主神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以期证明神经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实现的,从而验证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肿瘤、神经、中医三者关系神秘复杂,对此进行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

    作者:安坤杰;刘淑刚 刊期: 2014- 11

  • 中医药对细胞自噬认识及实验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命现象,它既能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及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又能缓解外界有害条件对细胞的不利作用,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自噬研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故概括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在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的相关性、中药干预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作者:宗文静;张华敏;唐丹丽 刊期: 2014- 11

  • 从规范语用学视角谈中医翻译

    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也一直以来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将中医翻译带入了“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的2种极端.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这2种翻译范式中找到1种平衡,使中医翻译达到语言和文化的交融.研究表明,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可以通过对中医翻译活动本质进行重新阐释、规范中医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问题和重建中医翻译活动中的理性来达到此目的.......

    作者:邓海静;罗海燕 刊期: 2014- 11

  •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