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
探讨膏肓俞穴“补虚”、“泻实”双重性在临证中的应用.膏肓俞穴的刺激方式主要有灸、刺2种,“重灸”膏肓俞穴可扶元增损、益肺止咳、补火驱寒,主要用于虚损劳伤、慢性咳喘、风湿痹痛等慢性虚证.“挑刺”骨肓俞穴可苏厥救逆、开郁达邪、泻热消肿,主要用于昏厥休克、绞肠痧症、急性乳痈等急性实证.膏肓俞穴具有“补虚”和“泻实”双重性,临证中应辩明疾病虚实,取穴精准,选择相应的施术方式,即可“膏盲俞穴,无所不治”.......
作者:朱现民 刊期: 2014- 04
-
中药三七临床用药基源药材勘误
通过对中药三七药用基源的系统分析,比较目前6种临床常见的同名易混品种与中国药典规定正品三七的各种差异,指出源于不同基源相关药材的功能主治、疗效特点、主要成分、药效作用等,为避免临床中“同名异物”及易混品种的可能错用,提供基础依据及临床鉴别注意事项,促进中药三七临床用药的正确性、合理性,提高使用的有效安全性.......
作者:秦平;刘超;魏雅川;卢贺起 刊期: 2014- 04
-
洋金花制剂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与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洋金花在中药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应用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洋金花针剂3mg/kg静注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3mg/kg配合丙泊酚2mg/kg静注进行麻醉,以维持孕妇无呻吟和肢体无活动为宜,致手术完毕.结果:研究组患者镇痛效果显效率83.67%,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显效率6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董亚静;陈金花;徐哲;高英雪;翟佳滨 刊期: 2014- 04
-
益肾通络方对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在动物体内的长期毒性.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肾通络方高剂量组(50.0g/kg)、中剂量组(25.0g/kg)、低剂量组(12.5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益肾通络方各组每日经口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持续13周.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计算食物利用率;检测中期及末期血常规和生化指标;90d末处死部分动物,称量脏器质量计算脏......
作者:金一;杨智;金红;凌晓;马征;邹晨曦;蒋娜 刊期: 2014- 04
-
雷公藤甲素治疗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甲素(TP)治疗胰腺癌分子机制.方法:在PubChem数据库中查找TP活性靶蛋白,在Gene数据库中查找胰腺癌相关基因,运用IngenuityPathwayAnalysis(IPA)软件,构建二者分子网络和生物学通路并解析.结果:二者涉及的生物学通路中有5个共有生物学通路,2条为癌症相关通路,TP可作用癌症相关通路的溶血磷脂酸受体(EDG)、JAK等.结论:TP可......
作者:车玉梅;何小鹃;李立;徐洁;王敏智;吕爱平;马超英 刊期: 2014- 04
-
羌活用于便秘的传统用药思维探析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羌活通过配伍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通过对方剂、医案的举例分析,从药性理论出发探析羌活在治疗便秘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羌活辛温善行、气味雄烈的药性特点在治疗便秘的配伍应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作者:刘秀娟;高天承;张梦奇;贾德贤 刊期: 2014- 04
-
云南地区面瘫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状况.方法:选择云南不同地区多家中医医院面瘫患者763例,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各种体质与性别、年龄、居住气候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63例患者中,平和质373例占48.89%,偏颇体质390例占51.11%,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居多占18.61%,各体质患病频次与性别差异不大,干燥、炎热气候患病频次分布高,患病以中青年居多.结论: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平......
作者:施静;刘海静;郭太品;熊光轶;莽成武;徐晓明;熊尤龙;冯斯锋;何天祥 刊期: 2014- 04
-
浅谈中医的人文特征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医理论从产生、发展到形成完整体系,整个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探析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揭示出中医不仅以文为根,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内容.并进一步探讨构建在传统文化根基上的中医,在具体医事活动中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 04
-
中医学术史中“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中的“虚假”
目的:从《黄帝内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现代八纲辨证”之间关系,分析“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虚假”.方法:从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角度,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现代八纲辨证”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间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运用从来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中获得新方法去分析中医学术史,还原中医学术史的历史真相,对于提高中医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通;李成卫 刊期: 2014- 04
-
荆门地区1168例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荆门地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荆门地区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进行体质分类.结果:1168例调查者中平和质150例,气虚质218例,阳虚质234例,阴虚质18例,痰湿质72例,湿热质18例,瘀血质52例,气郁质0例,特禀质8例;气虚兼痰湿38例,气虚兼气部40例,气虚兼瘀血44例,气虚兼阴虚5......
作者:陈明达;许友慧 刊期: 2014- 04
动态资讯
- 1 脾阳虚对大鼠脾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 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藏象及肾文献的统计与评述
- 3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区NSE、 NGF、bFGF的影响
- 4 化瘀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整合素连接激酶的影响
- 5 “灵龟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0例临床观察
- 6 中医对痔的研究概况
- 7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的运用
- 8 通心络胶囊和硝酸异山梨醇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对照研究
- 9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不同呼吸形式对中脘皮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 10 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之临床分析
- 11 张仲景学说研究进展
- 12 《黄帝内经》思维研究进展
-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
- 14 对中医药学本质的重新发现
- 15 扶正消异方辨治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研究
- 16 当归补血汤多糖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用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 17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辨证思路
- 18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 19 《血证论》“失血家”证治初探
- 20 五行学说思维模型的数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