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理论思维与创新
高血压痛即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痛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历代文献虽有痰、瘀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故分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而现拐点,当择其痰瘀多寡而治的理论思维,总结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痛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毒损心络为其病理演变的过程.......
作者:贾海骅;王仑;韩学杰 刊期: 2014- 07
-
《幼科指归》学术思想探析
《幼科指归》是清代医家曾鼎所撰,汇聚了其一生对幼儿的行医经验.卷上阐述了小儿下地慎重看养之法、小儿初生逐次蒸变转运十二经络法、小儿变蒸论治、观面部辨色主证及三指脉法等内容,卷下论述急慢惊证辨治、发搐证、癫痫证、幼科用药之宜等内容.该书在儿科理论上不离前人轨迹,而在具体养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论述体现了其独到的见解.......
作者:黄颖 刊期: 2014- 07
-
《辨证录》中的外科学术思想
探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录》中的外科学术思想.研究认为,陈士铎在外科学术上主要有重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注意辨别疮疡部位以明析因机治法,常用金银花和人参,强调疮疡宜禁恼怒色欲等思想,其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而且外科卷中的大量方药亦多可借鉴和运用.......
作者:徐冰理;张凯松;付小杰;王长璐;张治国 刊期: 2014- 07
-
钩“益火补土”法之隐微
依据五脏分属五行而论,心属火,脾属土,火与土者母子相生也.火不生土,应有心火或命门之火衰微,不能温煦脾土及外因所致脾胃寒盛火微之分,其益火之法亦当有补心、温肾以暖脾土之别.对益火补土法内涵的阐释虽观点颇不相同,但旨在为治疗脾土疾病提供新思维.......
作者:郭煜晖;周安方;张长城 刊期: 2014- 07
-
基于《内经》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主要为经、带、胎、产、杂病,故以《内经》为依托,分别从肾与女性生理特点、妇科疾病发展因果关系出发,结合临床阐述从肾论治妇科疾病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霞;褚青康 刊期: 2014- 07
-
“亢害承制”调控机制的源流及其发展演变
“亢害承制”来自《内经》运气学说,是建立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基础之上的自然调控机制,原指五运六气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不及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调控,后世医家将这种自然现象与人体生理病理相系,用以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历代医家对亢害承制调控机制的研究始于王冰,发展于刘完素,完善于王履,成熟于张景岳.理论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然承制说、胜己之化说、协调统一说、以子救母说、气化自然说、资其化源说到生克制化说.亢......
作者:刘润兰;陶功定 刊期: 2014- 07
-
张景岳治疗眩晕临证经验研究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其代表作《景岳全书》作为其学术思想之大成,既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又对其进行了探究及发扬.《景岳全书》详论内科杂病,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通过对《景岳全书》中治疗眩晕症的仔细分析,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张景岳发挥“上虚则眩”之说,提出“下虚致眩”说,他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根据上虚、下虚及兼证,详辨阴阳,“各因其证,求......
作者:彭鑫;杨琳 刊期: 2014- 07
-
钱乙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钱乙在儿科学上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提出了“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长脏腑生智意,长骨髓添精神”,“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并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在治疗用药上,主张以中正平和为主,注重小儿脾胃的保护;其组方独特巧妙,化裁精当,反对“痛击”、力戒妄攻蛮补,创制了系列适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方剂.钱乙学术思想......
作者:卢红蓉;于志静 刊期: 2014- 07
-
论升降思想在伤寒论方中的应用
在研究《内经》、《伤寒论》的过程中发现,《内经》中的升降思想在《伤寒论》的方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故从《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半夏泻心汤、大承气汤等代表方剂着手,简述升降思想在《伤寒论》方中的运用.......
作者:徐勤磊;丁勇;陈世龙;侯丽 刊期: 2014- 07
-
三焦辨证源流考
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是温病辨证方法之一.追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难经》.自此以后,历代医家每多发挥,对于三焦辨证的认识日趋完善.本文通过对三焦辨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考证,理其脉络,溯其源流,为中医辨证理论和温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文献学依据.1春秋至秦汉时期三焦辨证理论发源于《内经》、《难经》,但《内经》、《难经》对于三焦的论述多涉及脏腑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
作者:刘寨华;杜松;李钰蛟;张华敏 刊期: 2014- 07
动态资讯
- 1 中医学主体认识结构及其特点论纲
- 2 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GR mRNA表达的影响
- 3 经方中桂芍配伍应用规律分析
- 4 壮骨止痛胶囊治疗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实验研究
- 5 中西医结合治愈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
- 6 罗增刚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经验
- 7 虚寒、虚热证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与血液流变学的时相性研究
- 8 蔡连香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 9 《内经》时间治疗学探讨
- 10 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
- 11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心理学理论探源
- 12 基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 13 常见抑郁症的辨治经验
- 14 冬梅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 15 宋代温病病因说对明清温病学形成的影响
- 16 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56例临床观察
- 17 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 18 宋易太极观对肾为先天之本说形成的影响
- 19 “医者意也”考
- 20 自制舒康熨筋散热敷加穴位注射治疗肩胛背部肌筋膜炎6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