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2期文章
  • 活血痹痛膏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痹痛膏治疗风寒温痹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活血痹痛膏贴敷,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15d为1个疗程,在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VAS、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压痛、......

    作者:黄阿勇;栗国强;孙玉忠;武庆生;杨玉鑫;杨海焱;曹连波;杜思韬 刊期: 2015- 02

  • 从源语、译者、读者的关系看中医翻译

    传统的译论把翻译看成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意义传递的一种手段,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翻译把源语和目的语读者对立起来,产生了异化与归化之争.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一个源语、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关联翻译理论现照下的中医翻译以寻求佳关联为基本准则,把异化、归化看作实现佳关联的手段,能够解决中医翻译中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

    作者:李成华;孙慧明;张庆祥 刊期: 2015- 02

  • 张锡纯冲气上冲证理论的临证经验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1].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将气机升降理论进一步提升,使其理法方药兼备,更加贴合临床,尤其对“大气下陷证”和“冲气上冲证”的深入探讨,发前人所未发,别开生面,足以垂范和启迪后学.本文着重对“冲气上冲证”的理论、病证、治则、方药等做一些概括总结,以利于前贤的经验在当今中医临床之应用.......

    作者:王琦;李浩 刊期: 2015- 02

  • 基于pubmed临床文献的头痛用穴规律探寻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疗效的核心要素之一.笔者查阅pubmed数据库近5年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所选用的穴位进行总结,以探寻头痛用穴规律,提出腧穴配伍研究展望.......

    作者:李迎红;胡书香;李敏;郭义;刘阳阳 刊期: 2015- 02

  • 民国《针灸杂志》“以西释中”理论现象探析

    受西方文化和西医学影响,民国针灸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民国《针灸杂志》则是记录这一转型和演变的重要载体.故通过对这一珍贵史料的全面考察,重点阐述其中“以西释中”论述针灸医理的现象,认为择其要者可归纳为6个方面:以神经分布说明经络腧穴实质;以神经活动解释经气、气化概念;以神经生理功能说明针灸作用机理;以对机体功能的双向调节说明针灸补泻;人体解剖器官与奇经八脉的直接比附;用西医医理阐释针灸验案效应.文中以......

    作者:李素云 刊期: 2015- 02

  • 扁鹊医学特征

    扁鹊医学突出的标志是五色脉诊;其早期脉诊以察脉色、按脉形为主,中期脉形与脉气合参,后期则以诊脉动候脉气为主;不同诊法间的移植与互通是扁鹊色脉诊的鲜明特征;其早期的阴阳、藏象学说,以阳明属心、太阴属胃、少阳属肝;治疗手段以砭灸、方药为两大利器;治疗原则强调“补虚泻实”;针灸治疗经脉病症,直接取有过之脉的脉口处,并标明针刺几下——一次针刺的剂量,充分反映了扁鹊医学“守数精明”的诊疗特征.......

    作者:黄龙祥 刊期: 2015- 02

  • 经方中桂芍配伍应用规律分析

    为揭示张仲景使用桂芍配伍的规律,故筛选出经方中以此药对为主药[1](即在方剂中起到君或臣作用的药物)的27首方剂,依次分析各方治疗的病症、桂芍用量比例、加入的其他主药,得出该药对的主要功效: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温经通脉、养血和血,温脾阳、敛阴、缓急止痛;用量比例在外感证、血证及其他杂病中多等量应用,在脾胃病中芍药用量均倍于桂枝;加入其他主药为与桂枝和(或)芍药药性、功用相近的药物,或根据主要兼证添......

    作者:张纪宇;宋俊生;张佩娜;武昕 刊期: 2015- 02

  •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分析

    从中成药制剂、现代研究等方面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建议从配伍前后活性成分吸收、代谢等环节,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科学内涵,为药对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作者:欧水平;王森;陈灵;周小爽;杨建文 刊期: 2015- 02

  • 中药方剂内治新鲜骨折的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药治疗新鲜骨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然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定性评价,总结并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61首方剂107种中药,用药668次,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多占70.51%.当归、续断、骨碎补、黄芪、熟地黄、甘草、杜仲、白芍、红花、土鳖虫、桃仁、乳香、自然铜、牛膝、没药、川芎和丹参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四气五味分......

    作者:张春玲;阮震寰;张乐 刊期: 201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