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西药维酶素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影像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后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与67.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在胃痛、胃胀、纳差、嗳气、大便......
作者:周萍;陈欧娜;何先元;向阳红;周滢;官江 刊期: 2015- 08
-
针刺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学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影响药物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PAPL组和AcupL组、APAPM组和AcupM组、APAPH组和AcupH组、正常对熙组,7组大鼠给药或针刺后采集标本测定APAP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学的活性.结果:与APAPM组和APAPH组比较,AcupM组和......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严浩林;杨斌;严明 刊期: 2015- 08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库3个数据库2012年之前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录入处方,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外感发热推拿处方57个涉及60个穴位,其中41个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所有选穴频次的78.66%;得到穴......
作者:刘凯;王杰;王艳国 刊期: 2015- 08
-
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分布与少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探寻少阳经脉头部循行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以痛为腧”的产生过程和腧穴主治特异性规律.方法:发放调查问卷700份,让偏头痛患者将3个剧烈的痛点标注在网格图上,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终得到382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问卷结果总结和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头侧部少阳经穴位被点出的次数为732占比63.87%,其中足少阳胆经痛点数为674个占比58.81%,手少阳三焦经痛点数为133个占比11.61%.......
作者:秦卓;程凯;孟欢;王婧;翟丽静 刊期: 2015- 08
-
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此方法对促进青少年骨质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组(VD组)、穴位埋线组3组各6只共18只.实验组每15d进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共2次;VD组用0.066%的活性维生素D3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为5ml/kg体质量,前2周于周二、四、六灌胃,后2周每天进行灌胃,对照组小鼠不做......
作者:吴隽旎;方映慧;刘科;陈熙;张玲莉;孙忠广;陈柄霖;杨杰;邹军 刊期: 2015- 08
-
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即刻止痛效应及远期总体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
作者:孟宪慧;于金娜;吴彩凤 刊期: 2015- 08
-
当归炮制品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当归4种炮制品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抗血栓药物体内筛选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炭末推进法观察当归各炮制品的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当归、酒炙当归抗血栓作用显著,当归炭无显著抗血栓作用,生当归、酒炙当归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生当归、酒炙当归、土炒当归均能明显抑制小鼠对化学刺激致痛的扭体反应,生当归、酒炙......
作者:王雁梅;王瑞芳;王文宝;邢志霞;赵喜兰 刊期: 2015- 08
-
张锡纯应用龙骨、牡蛎经验举隅
张锡纯善用龙骨、牡蛎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故将其应用经验概括为力主生用少煅用、收敛固脱、宁心安神化痰、补络止血、善治淋证带下、宁息内风等方面,以窥其用药特色.......
作者:朱丽芳;赵黎 刊期: 2015- 08
-
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源流考证
目的:考证熟地黄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方法: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本革及其相关方书有关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的记载,了解医家运用熟地黄的经验,明晰其历史沿革.结果: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衍化发展过程中尚出现去脐腹急痛、通血脉、补脾阴、消痰、行气、发汗、回阳等作用有待今人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结论: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起源不晚于唐代,甚至为《神农本草经》,发展于宋金元时期......
作者:于彩媛 刊期: 2015- 08
-
以神统形的经络系统
面对形神合一的机体,中西医由于认知模式与价值观念不同,分别选择了重神、以神统形的信息医学道路,与重形、以形统神的结构医学道路.反映中医信息医学特点的典型,是明显以神统形的经络系统.经络、脏腑、气血是3个核心的中医生理学范畴,三者通过经络脏腑相关、经络气血运行以及药物归经等命题,形成完整的信息医学核心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其他中医学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范畴联系起来.除运用以神统形的方法学原......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5- 08
动态资讯
- 1 论情志致病中的意志因素
- 2 中医温阳健脾法对泻药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 3 辨证施护对产后尿潴留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
- 4 沈英森重用白术、草决明的临床经验举隅
- 5 中国古代文字语言发展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
- 6 汪文绮《杂症会心录》失眠辨治特色
- 7 寻春须是先春早——世纪之初与读者作者共勉
- 8 从凋亡相关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
- 9 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影响
- 10 开泄复方治疗细菌性痢疾湿热痢37例
- 11 基于量表调查的糖尿病肾阴虚与肾阳虚症状比较研究
- 12 微透析法研究针刺后中缝背核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13 升气壮阳法联合ICS吸入对66例哮喘患儿生存质量研究
- 14 “中风”病之“内风”病机溯源
- 15 《医古文》中《内经》类文选注译探讨
- 16 “防治一体”的中医健康医学模式
- 17 坤宁安丸对更年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18 清燥救肺汤治疗顽固性干咳31例
-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点商榷
- 2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丹皮酚研究领域全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