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龙江医派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特色浅议
龙江医派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即坚持中西医结合,倡导大医学观.高仲山先生在面临中医废止之际,提出中华大医学观的思想,为中医谋求发展.由于建国后中医药政策几经变换,龙江地区早期中医医家学习西医的代表人物有马骥、张琪先生,他们坚持执中参西、固本创新.随后西医医家学习中医,代表人物有黄殿栋、张亭栋先生,坚持执西参中、开创革新.龙江医家的优秀成果证明,正确的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中医与西医相......
作者:姜德友;吴佳姝 刊期: 2017- 12
-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
血分证与血证在概念范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治验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故对血分证和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进行梳理,认为血分证不仅是温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属于血证范畴.血分证的临康表现有出血、紫斑,其病机核心为热邪深入血分,需用凉血散血之法;而血证的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有火热内炽、迫及血分之病机,需用清热凉血之法.从多个角度来看,血分证在血证范畴之内,对血分证与血证的相关理论进行辨析......
作者:张佳乐;朱长刚 刊期: 2017- 12
-
试析2017年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分析2017年气候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2017年岁运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易发肝、肺、脾相关疾病,应重点预防二之气疫疠等传染病;下半年易出现心痛发热、痈肿疮疡、寒热往来以及温热性疾病.防治原则为上半年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下半年治以成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并经过生活和医疗实践验证的,能够为疾......
作者:佘燕达;鞠宝兆 刊期: 2017- 12
-
从汗法论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
以中医治法八法中的“汗法”为切入点,探讨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伤寒“护阳气”、温病“存津液”一直备受注视,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讲治疗大法“以平为期”,而固护阴阳对于二者皆应重视.故从伤寒对汗法应用的原则,即汗不可过、禁汗之证,两点剖析伤寒“存津液”,其中汗不可过包括微微汗出、中病即止及借药物、食物之力固护津液,禁汗之证包括津液亏虚、阴血不足,阐释温病应用汗法以达辛温卫阳、祛......
作者:佟晓红;谷松 刊期: 2017- 12
-
荨麻疹乃阴证
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出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皮肤、黏膜水肿,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且时隐时现为特征,伴有瘙痒,其发病机制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中医称为“瘾疹”等.古今中医对荨麻疹的证候认识中,惟有“阴证”(里虚寒证)极少谈及.但从乙酰胆碱和cAMP/cGMP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荨麻疹的伴发性和辨证、荨麻疹的发作时间等看,荨麻疹的病理本质是阴证:乙酰胆碱递质增......
作者:周文婷;陈春宇;孔林;郭雨晴;于峥;陈小野 刊期: 2017- 12
-
老年人对比剂肾病中医辨治思路
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GIN)占目前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发生病因的第三位,因其与急性肾衰竭表现相似,中医学将其纳入“癃闭”“关格”等疾病范畴.老年人(≥70岁)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较非老年人(<70岁)高出1倍,高龄属于CIN发生的高危因素[1].故根据该病中医学发病机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人群发生对比剂肾病新认识,将其中医病机归属为“毒瘀壅滞,脾肾亏虚”......
作者:王振加;赵凯;高晟 刊期: 2017- 12
-
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82髋(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早期(ARCO分期Ⅰ、Ⅱ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髋.对照组采用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骨代谢生化指标(ALP、BGP)及MRI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根......
作者:刘金豹;李刚 刊期: 2017- 12
-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A、B、C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1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A组加用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B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每日1次,C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及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结果......
作者:阮明军;郑峰;伊万里 刊期: 2017- 12
-
102例肺腺癌常见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v-Ki-ras2大鼠Kirsten鼠肉瘤病毒基因(V-Ki-ras2Kirstenratsarcomaviraloncogenehomolog,KRAS)、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chinoderm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4,EML4)与间变......
作者:王君;徐力 刊期: 2017- 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该治疗方法对输血依赖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2例低中危MDS患者采用中医药为主配合常规造血刺激和支持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血液学改善10例,治疗失败5例,总有效率77.3%;红细胞输注依赖改善率69.2%,血小板输注依赖改善率40.0%;中位随访43个......
作者:代喜平;王国征;李慧;李琤;陈瑶;吴远彬;胡永珍;李达 刊期: 2017- 12
动态资讯
- 1 浅谈调理气血法辨证论治冠心病
- 2 健脾益气方对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与IL-2、IL-13、 IFN-γ变化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 3 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第三型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
- 5 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刍议
- 6 完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方法,促进中医理论现代化
- 7 冠心病:一直被忽视的热证
- 8 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
- 9 以心肾为本治疗绝经综合征35例临床研究
- 10 慢性肝病证治新义
- 11 《儿科秘要》“八证六字”心法探要
- 12 “肝主疏泄”概念的演进
- 13 关于中医“肾应冬”理论内涵的探讨
- 14 针灸结合整脊治愈颈源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
- 15 脂必泰胶囊对肝损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6 试论胃主升清
- 17 伸筋草功效考
- 18 王永炎对中风变证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 19 顽固性口腔溃疡并智齿冠周炎治验与体会
- 20 从“年少则求之于经”阐释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