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年第1期文章
  • 从伏邪辨治原发性痛经理论体系初探

    原发性痛经作为临床常见病,从其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上均符合伏邪致病,与伏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伏邪致病分析原发性痛经病机,多为正气不足、伏郁致病、伏寒致病、伏瘀致病、伏湿致病.从伏邪辨治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须以顾护正气为根本,采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等治疗方法清除伏邪,同时防治结合,避免诱因,阻断伏邪发病.......

    作者:李绍林;胡勇;何伟 刊期: 2018- 01

  • 薛伯寿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与经验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擅长以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跟师学习对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加深了认识.厥阴病常见渴欲饮水、饮后不解、胃脘疼痛、嘈杂或烧灼、气逆、知饥不欲食、食后吐、大便次数多、腹泻等症蕴含着并病概念.同时举验案说明厥阴病的合病与并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可出现六经的任意两经、三经及四经同病,并可兼夹蓄水证、瘀血证等,从而印证了六经围绕少阴少阳为枢进行多系统的开合运动,并给出厥阴病合病及并病的诊治......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8- 01

  • 杨国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用药经验

    目的:分析归纳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望京医院心血管专家门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所用中药处方,筛选效验病例用方共91首,录入Excel表格,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将处方中药物功效、药性、药味的频次、频率等分别列出,结合病案总结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的91首处方中共收集单味中药94种,药物使用频次......

    作者:王东芳;李金宝;张辰浩;张靖琨;胡传国;杨国华 刊期: 2018- 01

  • 视网膜色素变性传统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例(56眼)视力显效25眼,好转19眼,总有效率78.6%;视野显效26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2.1%,所有病例针刺和辨证口服中药未发现有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马红霞;刘静 刊期: 2018- 01

  • 通络灵透皮疗法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手、足、膝等关节的滑膜炎症反复发作是造成关节变形的主要原因,而如何抑制关节炎症和保护关节功能已成为本病的治疗关键.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通络灵透皮疗法可以加快局部关节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局部关节肿痛进而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故旨在通过初步研究通络灵透皮疗法的治疗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

    作者:马建辉;王丽丽;曹东义;张再康;张培红;王红霞 刊期: 2018- 01

  • 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研究

    探究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阿片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血浆E......

    作者:陈宏;张双双;杨科;孙韬 刊期: 2018- 01

  •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古代文献研究

    目的:分析古代医家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用穴规律和治疗方法,为百会穴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华医典》以“百会”作为检索词,检索出百会穴主治病证的相关文献条文,按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制成原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有明确治疗癫痫疾病的条文105条,其中单穴51条,配穴54条;明清时期使用百会穴治疗癫痫较前期明显增多共计87条;在治疗方法的选用上采用灸法治疗6......

    作者:刘倩;黄银兰;薛小卫;李洋洋;蔺耐荣 刊期: 2018- 01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的关键问题探讨

    失眠症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针对失眠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中,口服镇静催眠西药具有见效快、催眠效果明显等优势,但经常服用会有认知功能损害及潜在成瘾性等诸多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逐渐显现,并取得良好疗效.其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从而......

    作者:王芳;于姚;毛水先;马欣;黄朝萍;杨光;陈颖 刊期: 2018- 01

  • 功能性磁共振研究针刺镇痛机制的系统评价

    目的:关于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较多,但由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具有高敏感性,受影响因素多,使得单一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可靠,故以Meta分析的方法更系统全面地描绘针刺镇痛对大脑脑区的影响.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n、Cochrane中心等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5日.收集基于疼痛状态(无论病理性疼痛或者疼痛模型)的针刺镇痛......

    作者:史宇;吴文 刊期: 2018- 01

  • 火针焠刺的八大功效与应用辨析

    辨析火针焠刺的应用功效与临床范围.火针焠刺具有8种特殊功效,一是“温通经络,驱寒除湿”,主治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病;二是“泻火解毒,引热达邪”,主治缠腰火丹、乳痈、痄腮、痤疮;三是“破痰消核,解除凝滞”,主治痰核瘰疠;四是“消肿散结,化癥除瘤”,主治囊肿、皮瘤、瘀肿血块;五是“祛痣除疣,消散肿物”,主治痣、疣、赘肉、足部鸡眼;六是“引流排脓,敛疮生肌”,主治痈疽、脓肿;七是“祛风止痒,消......

    作者:王浩然 刊期: 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