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收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文献筛选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患者共108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推并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和西药,差异有......
作者:王丽;韦丹;刘一然;李佳;余乐;黄伟;张艳佶;周仲瑜 刊期: 2018- 09
-
小儿推拿“五经穴”本态研究
“五经穴”是小儿推拿临床与研究常用的穴位之一,因其与脏腑关系密切,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但是古今医家对于其定位、补泻操作、功效主治等方面看法不一.故通过对古代小儿推拿经典著作及现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的归纳整理,力图从客观还原其思想背景的基础上,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学说为理论指导,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多角度探讨“五经穴”的“本态”,为今后正确选用该穴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桑佳佳;吴云川 刊期: 2018- 09
-
灸法“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演变
灸法用于“治未病”历史由来已久,其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批判-总结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发灸法保健,到唐代明确提出,宋元时期是其主要发展时期,其发展既包括理论的深入也包括治法的完善.可以说宋元时期是灸法“治未病”发展的鼎盛时期,随后到了明代,由于灸法“治未病”的滥用开始出现质疑,并在质疑中总结.在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资料分散不易研究.本文按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对灸法“治未病”的几部重......
作者:周培娟;王乐;王爱成;宋佳杉;杨清华 刊期: 2018- 09
-
针灸对CTX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XRCC1和ADPRT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针灸对骨髓抑制小鼠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ADPRT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质量(20±2)g,自由饲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并用CTX造成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施以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5d,于第6天取各组小鼠双侧股骨,......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路玫;付雪鸽;滕迎春 刊期: 2018- 09
-
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解析
麻黄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发汗名方,方中麻黄、桂枝配伍是发汗的基本配伍,多数医家及中医《方剂学》教材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桂枝的配伍意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麻黄被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要药,既然麻黄有如此之强的发汗作用,为什么还要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作用呢?参考《伤寒论》使用麻黄发汗时强调不可太过的禁训,又“汗为心之液”、心之阳气是汗液化生的动力源泉,发汗太过则有损伤心阳之虞,而桂......
作者:邵家东;陈萌;都广伍;都广礼 刊期: 2018- 09
-
基于决策树的蒙医方剂药物与主治的关系研究
目前在中医方剂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决策树不仅是分类的好手段,而且挖掘结果所对应的决策树可直接生成关联规则,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有效方法.文中将C4.5决策树算法应用于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编制了使用方便的程序,可挖掘方剂药物组成与主治和功能的关系.采用《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赫依病”的27个方剂进行......
作者:张春生;图雅;李艳 刊期: 2018- 09
-
当归角药在妇科病辨治中的应用
角药是3味中药的恰当组合,是对药的拓展,中医方剂基础,使各具性能的药味组成一个效增毒减之有机整体,增强疗效.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多重功效,为妇科常用中药,有“妇科圣药”之称.临证中当归与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及除湿化痰等诸药共成角药,用于妇科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病、不孕等疾病,临床疗效卓著.本文通过对当归角药临证应用的整理总结及探讨,以期有助于妇科诸病之治疗.......
作者:巨晓绒;郭红莉;马永琦 刊期: 2018- 09
-
桃仁膝康丸基于“温”“消”“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组方分析
目的:桃仁膝康丸作为医院制剂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故探讨桃仁膝康丸的组方特点,为更明确地了解桃仁膝康丸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对方中14味药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桃仁膝康丸组方合理精当,选药简约质朴,为融合“温”“消”“补”为一体的中药复方,该复方在用药功效上突出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活血化瘀贯......
作者:罗石任;郭艳幸;张虹;魏立伟;刘培建;孟璐;刘晓红;秦娜 刊期: 2018- 09
-
《伤寒论》芍药之思辨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知之间的纵向对比研究,终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赤芍、白芍同用的概率较大,且其味以苦为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挥破瘀逐痹为主的功效,此研究有助于指导学者对《伤寒论》......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8- 09
-
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规律
目的: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并初步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卷一至卷八治病方所使用的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其定义为规则,标准化处理后计算规则的频次和频率得到数据的支持度,继以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完成数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3首汤解和3种治法,用药共计174味合995频次;支持度高的药物为白芍,......
作者:穆超超;赵志恒;崔俊波 刊期: 2018- 09
动态资讯
- 1 糖心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糖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
- 2 连云港地区12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查
- 3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研究
- 4 加减新五拗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 5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刺络放血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 6 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的建议
- 7 基于大型电子医疗数据的高血压中医证候分析
- 8 丁樱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 9 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和IL-4影响的实验研究
- 10 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研究进展
- 11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 正交设计法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 13 中医学关于妇女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
- 14 象皮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
- 15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中医证治策略
- 16 活血方与阳和汤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较研究
- 17 中医辨证治疗危重症经验举隅
- 18 论天人相应与糖尿病患者的养生
- 19 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0 宫环Ⅱ号胶囊对宫环出血患者月经血中NO水平及免疫因素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