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王好古“寒中证”治法探要
郭彦麟;陈东梅;孙钰;任北大;王泷;张保春
关键词:脾胃虚损, 热中证, 寒中证
摘要:在《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基础上,张元素阐发了系统的脏腑辨证理论.认为人之患病在于“本气虚”,故其脏腑辨证理论又尤重于探讨各脏腑虚损证治,其中关于脾胃虚损的探讨更是贯穿于易水学派发展的始终.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李东垣、王好古先后阐发了脾胃虚损“热中证”“寒中证”的治法,形成了脾胃虚损证治的完整体系.脾胃虚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脾胃内伤初期的“热中证”之后尚有“外阳内阴”“内外俱阴”或“中寒湿盛”的不同证型演变.王好古对各种“寒中证”的辨证论治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这些认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炼可为临床脾胃虚损辨治提供理论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