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内经》物候学思想研究
从现代物候学角度,通过对有关物候学思想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不仅较完整地体现了物候学定律,突出了整体恒动观思想,注重五运六气之岁的物候现象,并且把物候与天象变化密切相联系,尤其突出的是总是把物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相联系,其医学物候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和具体的,对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苏颖 刊期: 2001- 10
-
情志致病的藏象学基础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
中医学十分重视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从免疫学角度对情志致病的藏象学基础进行探讨,无论是承担情志活动的整体调控系统,还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学与现代医学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情志致病有其重要的免疫学基础.......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01- 10
-
端粒与中医补肾益精的关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长度随着年龄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短,因而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因此端粒长度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补肾益精可以延缓衰老,很有可能正是通过补肾益精使端粒获得了稳定,从而控制了细胞的衰老.......
作者:张杰;徐琦;李 刊期: 2001- 10
-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严灿;李艳;史亚飞 刊期: 2001- 10
-
对《内经》五脏标志性脉的形态及其诊法的探索
在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改良型MX-3脉象仪,按三部十五候的诊法,通过大面积病例测试,证实了五脏标志脉的存在,揭示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及诊取的方法,对脉学三部九候的诊法,有了新的见解.......
作者:徐迪华;申春悌 刊期: 2001- 10
-
高原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理和治疗法则的探讨
随着高原医学研究的深入,对高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中医发病学角度来进行研究者尚未见报道.由于高原环境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于平原地区…,因此,有必要对它的致病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法则作一探讨.......
作者:孙建西;霍冬梅 刊期: 2001- 10
-
愈疡膏治疗褥疮60例
褥疮为外科常见、难治之病,是因久病或重病卧床不起而在躯体受压部位发生的坏死性溃疡,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骨折或下肢瘫痪等病人.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愈疡膏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义森;王万春;邓玲玲;密静英 刊期: 2001- 10
-
颅痛散对偏头痛相关参数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痛散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每月发作频度、头痛指数及脑多普勒(TCD)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服用天麻密环片,治疗组服用颅痛散,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前三个系数及TCD所示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VM在治疗1、2、3个月后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别(P......
作者:刘庆宪 刊期: 2001- 10
-
王子瑜教授运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病举隅
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王子瑜教授从医60余载,致力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几十年,经验颇丰,成绩显著.他用中医妇科理论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组方独特,用药精良,每收良效.尤其运用四物汤,灵活多变,运用自如,有药到病除之灵.......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01- 10
-
太阳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辨证不难,治疗也不难,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178条,占全书内容的44.72%呢?同样是太阳病,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同样是传,又为什么如此复杂,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以临床研究为......
作者:王付 刊期: 2001- 10
动态资讯
- 1 924例军事飞行人员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 2 “阴虚”、“阳虚”模型大鼠体温昼夜节律参数差异的研究
- 3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效果分析
- 4 推拿结合电热砭石温经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 5 养阴益气合剂增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 6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7 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改善作用的机制研究
- 8 痰热的形成与致病机理述要
- 9 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湿热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 10 中医个体化医疗的现代研究基础
- 11 清热化湿法对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的影响
- 12 海藻配伍甘草古代方药运用与评述
- 13 从肠道菌群探讨肥胖从脾论治的机理
- 14 “不整脉”与心律不齐探讨
- 15 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40例临床观察
- 16 通幽汤对食管鳞癌细胞MMP-2、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 17 试论中医方证结合研究的发展及意义
- 18 保肝消脂汤加减辨治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 19 涤痰法治疗神经官能症
- 20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