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从“物化之常”到“夭”
内经提出久服药物会产生由“物化之常”到“夭”的不同药物作用效应。“物化之常”为正常的机体生理功能,而“夭”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1“夭”的概念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喜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而“夭”的本义有这样几种:1.草木茂盛;2.初生的禽兽;3.艳丽;4.夭折。《内经》一书中提到“夭”共有40......
作者:阎晓宇 刊期: 2001- 06
-
古之上党人参即为今之五加科人参略考
古之上党人参是否即今之五加科植物人参,学术界尚有争议。本文研究了古代文献记述的人参的植物形态及功用,并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确认古之上党人参即今之五加科人参,而非党参。......
作者:徐杰 刊期: 2001- 06
-
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配伍的初步研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第一部由我国政府药事机构颁布的方剂专著。《局方》所载方剂,对药味组成、主治证候、药物炮制方法、成药加工方法、服法、剂量及禁忌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基本具备了药典的特征和功能。所以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评价该书时说:“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为法。”这部方剂专著曾在宋、元两朝颇为流传,影响较大,虽然后世医家对《局方》颇有些微词,说《局方》“乃集前人已效之方,应......
作者:于友华;杨威;赵宜军;王永炎 刊期: 2001- 06
-
用比较医学思想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几点思考
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比较医学思想的差异,认为比较医学对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意义在于实现模型的可控性和标准化,并结合笔者经验,对用比较医学思想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程志清;徐田红 刊期: 2001- 06
-
现代经络研究中的三个主要思路——兼论循经感传现象的机理
现代经络研究已经进行了40多年,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神经论。主张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并无独立的经络结构。神经论目前已涉及从皮层、脊髓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神经。二是体液论。认为经络就是已知的脉管或间隙性结构,包括早期的血脉论、淋巴管论、间隙体液论等,以细胞内液为介质的细胞缝隙连接假说也可包括其中。三是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
作者:张维波 刊期: 2001- 06
-
邵长荣肺科学术思想概述
邵长荣教授学贯中西,硕果累累。笔者作为第二届全国继承名老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的学员,有幸成为邵长荣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初步归纳邵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概述。1中西观:衷中参西,弘扬中医邵师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又脱产3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的学习,一贯主张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主要思路表现为:1.1宏微两观互统邵师认为,中医以宏观辨证见长,西医以......
作者:张颖;施红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浅论治湿八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 2 三种不同门脉高压模型犬舌下络脉的特征观察
- 3 心血管病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
- 4 浅谈寒热并举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 5 论重剂黄芪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 6 耳泌泰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辨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 7 中医胃脘痛的25个临床特征
- 8 补肺健脾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对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9 从《内经》脾病“脉道不利”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
- 10 川芎嗪临床应用之浅谈
- 11 利用根尖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种子类中药的研究
- 12 多虚实因素与糖尿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 13 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证候类型特点因子分析
- 14 温督活络法在中医妇科临床的运用--附验案二则
- 15 宁心活血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 16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b13的筛查和临床验证
- 17 白长川谈对瘀秘的认识
- 18 徐小圃、徐仲才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精粹
- 19 吴鞠通对《温疫论》下法的继承发展与补正
- 20 杜仲、千年健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