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现状分析
中医医案文献浩如烟海,如何从这些历代医案资料中总结或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是当代中医药文献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技术是发掘与整理中医医案的良好工具,可以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欲汲取的知识.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已广泛应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是一种数据发掘、分析和知识发现的新技术,它更客观、更接近中医的辨证思想,更有利于从中医医案中提炼出精华.该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医案研究中4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及......
作者:李鑫颉;贾振华;吴以岭 刊期: 2012- 01
-
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况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况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通过调查时间及回答率评价问卷实用性,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法及分半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与SF-36的相关系数评价效标效度.结果:问卷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收率为97.6%,奈目回答率为94%~100%;问卷总克朗巴赫a系数为0.90,分半信度分别为0.83和0.81,相关系数0.84;与SF-369个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09~0.55.结论:该问......
作者:衷敬柏;郭润;于婧;白瑞娜;满秋珊;齐蓓 刊期: 2012- 01
-
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调查问卷的研制
目的:研究能初步调查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症状特征及证候要素的调查问卷.方法:遵照量表研制的原则,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测量概念的确定、操作化,条目池的形成与条目筛选、问题与答案的产生,预调查以及修订等过程设计问卷.结果:形成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信息、危险因素、中医症状3个维度共90个问题条目,以自填及封闭式为主.结论:该问卷内容清晰明了,篇幅适中,可接受性强,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娜;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 01
-
基于方剂数据分析的“脾气血两虚证”存在情况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文章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筛选治疗“脾虚证”方剂850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Server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17.0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脾气血两虚证”存在情况及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显示,“脾气血两虚证”存在,其治疗方剂主要由补气药、补血药配伍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活血祛瘀药等组成,基础方为“人参、炙黄芪、山药、当归、白芍、炙甘草”,核心配伍为“......
作者:聂建华;孙世发 刊期: 2012- 01
-
辨证论治的发展与辨证分型
近一时期,中医药报刊曾发表讨论辨证分型的论文.这一问题不仅涉及现有教材的适宜程度,也关乎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乃至疗效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刊也认为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的必要.欲言辨证分型,还得先从辨证论治的演进和特点说起.......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仙鹤草的临床新用
- 2 身柱穴临证探微
- 3 类象推演思维与临床用药
- 4 吴中朝特色三期辨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 5 平乐正骨平衡思想在痰瘀痹阻型膝痹病中的运用
- 6 左归丸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E2、PTH含量的影响
- 7 小议“大黄(廑)虫丸”
- 8 固本与筑梦——中医经典文献的医史观新论
- 9 Ilizarov技术配合脱管散治疗慢性骨髓炎
- 10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实验研究
- 11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 12 试辨张景岳“十问”之主体思想
- 13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的影响
- 14 试论从少阳之位解读胆的生理特性
- 15 先病后证,判明邪正消长态势是辨证的关键——论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模式的新思考
- 16 论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形成与发展
- 17 OSAH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18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不同状态下CYP3A和GST活性变化研究
-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
- 20 颈椎病从肝论治探讨